鹤孙夜养翎犹湿,童子南归语尚蛮。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张 高 士 宋 /林 昉 短 发 蓬 蓬 戴 小 冠 ,客 来 欢 喜 爱 供 看 。鹤 孙 夜 养 翎 犹 湿 ,童 子 南 归 语 尚 蛮 。击 磬 花 边 禽 醒 悟 ,持 经 窗 下 竹 平 安 。自 言 薄 有 耕 桑 地 ,无 事 干 人 不 出 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短发(duǎn fā)的意思:指头发短小,形容人的头发短。也可比喻事物长度短小。
干人(gān rén)的意思:指勤劳、勇敢、能干的人。
耕桑(gēng sāng)的意思:指农民耕种田地和养蚕的劳动。
花边(huā biān)的意思:指事物表面上的装饰或附加部分,与主要内容相比较,具有次要性或不重要的性质。
欢喜(huān xǐ)的意思:非常高兴、快乐。
蓬蓬(péng péng)的意思:形容杂乱、凌乱的样子。
平安(píng ān)的意思:指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定无事。
事干(shì gàn)的意思:指事情有关、事务有关。
童子(tóng zǐ)的意思:指小孩子的声音非常嘈杂,形容人多嘈杂、喧闹。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喜爱(xǐ ài)的意思:对某人或某物感到高兴和喜欢。
小冠(xiǎo guān)的意思:小小的冠冕,指虚有其表,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却很微不足道。
醒悟(xǐng wù)的意思:指人们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思考、觉悟后,突然明白事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被欺骗,从而悔过自新。
- 注释
- 短发:形容头发短而蓬松。
蓬蓬:形容头发散乱的样子。
小冠:小帽子。
客来:客人来访。
供看:让人观看。
鹤孙:鹤的幼鸟。
夜养:夜间喂养。
翎:鸟的尾羽。
犹湿:仍然湿润。
童子:小孩。
南归:从南方回来。
蛮:方言或乡音。
击磬:敲击磐石发出声音。
花边:花丛旁边。
禽醒悟:鸟儿被惊醒。
持经:手持佛经。
竹平安:竹影带来的安宁。
薄有:稍微有些。
耕桑地:耕田和桑地。
干人:打扰他人。
不出山:不愿离开山居。
- 翻译
- 短发蓬松戴着小帽子,客人来访时欢喜让人欣赏。
鹤的幼鸟夜里喂养,羽毛还湿漉漉的,孩子从南方归来,说话带着乡音。
在花边敲击磐石,惊醒了栖息的鸟儿,手持佛经在窗下,竹影摇曳带来安宁。
他自言微有耕田和桑地,无烦人事便不愿出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朴素而高雅的隐士形象。首句"短发蓬蓬戴小冠"刻画了张高士的外貌,虽头发稀疏却自有一股不羁的风度,头戴的小冠更显其简朴的生活态度。次句"客来欢喜爱供看"则写出他待人热情,乐于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的生活。
"鹤孙夜养翎犹湿"暗示他可能在夜晚照料着他的宠物鹤,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的亲近。"童子南归语尚蛮"则描绘了一个活泼的童子,可能来自远方,言语中还带着乡音,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性。
"击磬花边禽醒悟,持经窗下竹平安"通过写景和动作,展现了高士的宁静生活,击磬的声音唤醒了花边的禽鸟,他在窗下诵读佛经,竹林则象征着清静与平安。最后两句"自言薄有耕桑地,无事干人不出山"直接表达了张高士的隐逸情怀,他拥有少许田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除非必要,否则不愿离开山林与尘世纷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园隐士图,赞美了张高士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高尚品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