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十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皇帝赵构的作品,表达了对礼仪之本质和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道德光辉的赞美。诗中的“礼之有本”指的是礼仪有一套基本的原则和规范,强调了礼仪的根本性。而“子能启问”则是说继承者能够开启询问,表明这些基本的礼仪应该被后人了解并发扬光大。
接下来的“大哉斯言”表达了一种敬仰之情,认为这样的言论伟大而令人景仰。"光昭明训"则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教诲的明晰与显赫,象征着君主或圣人的教导如同阳光一般明亮且引人向善。
第三句“德辉泰山”用泰山比喻道德的伟大和坚实,表达了对道德崇高无上的敬畏。而“诬祭莫奋”则是说在进行祭祀活动时不应该有所欺骗或虚伪之处,要真诚。
最后两句“崇兹祀典,盍永令闻”,表达了对这些礼仪规范的尊崇,并希望它们能够永远被人铭记和遵循。这里的“盍”字用作愿望的语气助词,表示一种祈愿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礼仪本质的阐述,以及对道德光辉与崇高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尊重与推崇,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希望这些理念能够长存并影响后世。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婺源五岭诗
春山绣芙蓉,闪烁入青空。
我来乘云车,缥缈行空中。
芙蓉临对镜,镜光花愈胜。
未见本来面,更须学山静。
静坐看羊队,羊化石空在。
石吾甚爱之,勿使羊践坏。
德胜非人力,而乃见天则。
是德何必胜,日用常饮食。
新岭德胜前,问新何以然。
盛德乃日新,春花自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