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苦雨初有春半曾无十日晴之句去立夏无几日愈雨足成五诗·其二》全文
- 翻译
- 今年的清明节匆匆度过,春天几乎没有连续十天的好天气。
肩挑上的牡丹花还能见到,城中的我却听不到鸟儿的鸣叫声。
- 注释
- 今年:指当前的。
草草:匆忙。
过:度过。
清明:中国的传统节日,祭扫先人的日子。
春:春天。
莫:不要说。
曾:曾经。
无:没有。
十日:十天。
晴:晴朗。
担上:肩挑着。
牡丹:富贵花,春季常见花卉。
犹许见:还能看到。
城中:城市里。
浑:全然。
不识:听不见。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多雨,阳光稀缺的景象。开篇“今年草草过清明,春莫曾无十日晴”两句表达了对春天未能如期到来的感慨和失望,清明时节已过,却难寻一段连绵的好天气。
接下来的“担上牡丹犹许见,城中浑不识莺声”则写出了诗人在这样的春日里,即便是美丽的牡丹也只能偶尔地从担子上窥视,而城中的居民们甚至已经不再辨识细微的燕子的歌声。这里透露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疏离和感知上的迟钝。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气候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美景难得以及人心向背的深沉感慨。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且不失哀婉,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趣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缕曲·其一读元人杂剧,用罅字韵
日影穿帘罅。也不须、茅柴斟酒,枯荷包鲊。
检取残编饥堪疗,字字珠玑光射。
笑文体、何分高下。
试看才人无不可,总堂堂、笔阵千军怕。
无此笔,匏空挂。谁能激壮谁潇洒。
倩登场、衣冠傀儡,颊毫添画。
南曲高生称独擅,杂剧终推关马。
唤羯鼓、凭阑快打。
合得筚琶随村唱,是当年、万口流传者。
时世易,任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