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陇头水”为题,描绘了陇山与流水之间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征戍之苦的深切同情。首句“陇水流离下”,以“流离”二字生动地描绘了陇水在山谷间蜿蜒流淌的情景,既有动态之美,又暗含了水波不息、人生无常之意。次句“陇山高接天”,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陇山的巍峨与辽阔,仿佛与天空相连,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孤高的意境。
后两句“似怜征戍苦,呜咽向秦川”,则将自然景观赋予了情感色彩,想象陇水似乎理解并同情着远征士兵的艰辛与痛苦,因此发出呜咽之声,向着秦川倾诉。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主题,使得自然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引发读者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命运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巧妙寄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六月六日访晁美叔吏部越宿蒙惠长篇因次其韵
近伏值休浣,端居无所为。
触热事造请,有如褦襶诗。
偶到昭德里,主人不吾非。
惟今吏部郎,望清秩非卑。
而与两铨选,事联相附离。
每听人物论,尤详台阁仪。
沿袭寻本原,左右逢津涯。
登朝鬓犹绿,继世衣仍缁。
欢然久相接,甚矣嗟吾衰。
谁言同趣舍,何力能嘘吹。
但惭蒹葭陋,坐对琼林枝。
时或把书卷,不厌颜生饥。
间亦忘形骸,任讥嗣宗痴。
喜君方得涂,骞腾复何疑。
岂此哀乌省,能留威凤姿。
君才适时用,早闻天子知。
荷囊与鸣玉,献纳无不宜。
宁校岁月劳,求为法令师。
《六月六日访晁美叔吏部越宿蒙惠长篇因次其韵》【宋·苏颂】近伏值休浣,端居无所为。触热事造请,有如褦襶诗。偶到昭德里,主人不吾非。惟今吏部郎,望清秩非卑。而与两铨选,事联相附离。每听人物论,尤详台阁仪。沿袭寻本原,左右逢津涯。登朝鬓犹绿,继世衣仍缁。欢然久相接,甚矣嗟吾衰。谁言同趣舍,何力能嘘吹。但惭蒹葭陋,坐对琼林枝。时或把书卷,不厌颜生饥。间亦忘形骸,任讥嗣宗痴。喜君方得涂,骞腾复何疑。岂此哀乌省,能留威凤姿。君才适时用,早闻天子知。荷囊与鸣玉,献纳无不宜。宁校岁月劳,求为法令师。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9867c6ad30e5d58579.html
送冀州向团练
河外诸藩北控胡,美君家世领鱼书。
旧传将略名尤重,却过亲庭庆有馀。
使节频烦民未息,边庭清晏候仍虚。
惟宣圣主威怀德,长使天声詟虏墟。
送都官辛七丈赴治江夏
官柳春来已可攀,使君旌盖驻江干。
还颁明诏恩优渥,坐使环封俗阜安。
西塞山川馀旧迹,南楼风月有清欢。
幕中才雅今应盛,暇日追游兴未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