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曾(bù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人言(rén yán)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论、议论。
三心(sān xīn)的意思:指心地纯正,心思专一,心意坚定。
四句(sì jù)的意思:四句指的是四个句子,通常用来形容一段话或文章的内容简洁明了。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真经(zhēn jīng)的意思:
(1).道教的经书。《隋书·经籍志四》:“ 嵩山 道士 寇谦之 自云:‘尝遇真人 成公兴 ,后遇 太上老君 ……其后又遇神人 李谱 ,云是 老君 玄孙,授其图籙真经,劾召百神。’”《旧唐书·玄宗纪下》:“ 庄子 号为 南华真人 , 文子 号为 通玄真人 , 列子 号为 冲虚真人 , 庚桑子 号为 洞虚真人 。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俺待向花前诵真经几巡,启金炉把名香自焚。”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俺自会诵真经,焚寳篆,把凡心洗。”
(2).比喻好的经验。 徐慎 《四书记》:“你就把这条真经向大家传一传。”
- 鉴赏
这首诗以对话形式展开,探讨了对佛理的理解与实践。诗人通过与“毛道人”的交流,表达了对于佛学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
首句“人言诸佛在真经”,引用俗语,指出人们普遍认为佛理深藏于经典之中。然而,诗人紧接着提出疑问:“我向经中无处寻”,表明自己在阅读经典时,并未找到佛理的真正所在,暗示了对传统解读方式的质疑。
接下来,“说偈不曾留四句”一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佛学理解的独特视角。这里,“偈”指的是佛教中的短篇颂词或讲义,诗人表示自己在阐述佛法时,并不拘泥于固定的四句结构,而是追求更自由、更灵活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佛法的内在精神而非外在形式。
最后,“教心那去觅三心”一句,将讨论推向深入。诗人提出,真正的佛法并非外在事物所能寻觅,而在于内心的觉悟与体验。这里的“三心”可能暗指佛教中所强调的“慈悲心”、“智慧心”和“清净心”,诗人通过这一表述,强调了内心修行的重要性,即通过内心的觉醒和净化,达到与佛理的真正契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与毛道人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于佛学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强调了佛法的内在性和实践性,以及超越文字表象,直击心灵的修行之道。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