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西峰下,落阴比夏早。
寻鹿弗可迟,屧步入山窈。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诗人感受到西峰之下的凉意,夕阳低垂,带来了一片寒意,使得诗人感到穿上棉衣更为适宜。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决定寻找鹿群,脚步轻盈地踏入山林深处。途中,他一边行走一边吟诗作对,收获颇丰。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热爱,以及在闲适生活中寻求精神愉悦的追求。诗中的“夕霭”、“寒”、“棉衣”、“鹿”、“屧步”、“山窈”等词汇,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夏日傍晚山林间的宁静画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面,凉意袭人的情境。同时,诗人通过“行饭且搜吟”的描述,展现了他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享受创作乐趣的过程,体现了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借景抒怀的传统审美情趣。
长安少年游侠客,走马日逐城南陌。
见人不肯道姓名,不是英雄不相识。
平生意气重结交,龙泉三尺横在腰。
片言偶合吐肝胆,万事到手轻鸿毛。
朝入主人门,暮醉主人宅。
主仇不报空丈夫,跃马出门身不惜。
刺杀仇人函首归,淋漓颈血尚沾衣。
主人请以千金报,踏步掉头去不告。
君不见,荆卿当日勇无伦,聂政西来亦可亲。
从来缓急相看者,犹数屠沽辈里人。
甘霖霁颓阳,屐齿未云惫。
雉堞纷四环,瞻瞩随所届。
差鳞市廛胪,陟足泉石怪。
仰看山果垂,侧听林禽话。
纡行转陂陀,十笏画境界。
明明谢公池,源流汇众派。
堤柳碧尚鲜,涧荷红未败。
依然春草塘,茏葱恍披薤。
想其下笔时,同心磁取芥。
一蓼忽千秋,诗成喜清快。
亭台渺云烟,林峦俨图画。
平生仰止心,于兹泯介介。
惜哉谢客岩,未展石丈拜。
行行语仆夫,明发途当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