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踌躇(chóu chú)的意思:犹豫不决,心中有所顾虑
词臣(cí chén)的意思:指能言善辩、擅长辞令的官员。
丹诏(dān zhào)的意思:指皇帝的诏书,也可指君主的命令。
宫女(gōng nǚ)的意思:指宫廷中的女官员,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假寐(jiǎ mèi)的意思:假寐指短暂的睡眠,也可以形容人在工作或学习中短暂地放松休息。
金榜(jīn bǎng)的意思:指考试取得高分或者进入重要职位,也常用来祝贺考试成功。
九百(jiǔ bǎi)的意思:指很多、众多、大量。
六曹(liù cáo)的意思:指六个官员职位,分别为尚书令、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
三省(sān xǐng)的意思: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自我检讨和反思自身的过错。
试士(shì shì)的意思:试探士人的才能和品德。
天书(tiān shū)的意思:指难以理解或难以解读的文字或符号。
羽客(yǔ kè)的意思:指行走江湖的剑客或武侠人物,也可泛指游侠、侠客。
玉皇(yù huáng)的意思:指天上的皇帝,也用来形容地位崇高、尊贵的人物。
簪裾(zān jū)的意思:形容举止端庄、仪态庄重。
子虚(zǐ xū)的意思:虚假、不真实
- 注释
- 六曹三省:古代官署名,指尚书省下属的六部和门下、中书两省,负责行政事务。
丹诏:指皇帝的红色诏书,表示重要且紧急。
玉皇:道教神话中的天庭主宰。
羽客:道教中指修道成仙的人。
金榜:科举考试时张贴的录取名单。
天书:神秘或神圣的文字,此处比喻高深的学问。
词臣:指擅长诗词的官员。
黄绢:古代的一种丝织品,常用于题诗。
宫女:宫廷中的女性工作人员。
子虚:汉代司马相如所作《子虚赋》的简称,此处可能指乐曲名。
御目:皇帝的目光。
酬:赞赏,此处指皇帝对文章的评价。
九百:形容数量多,此处可能象征极高评价。
略踌躇:稍微犹豫,此处指不敢轻易接受这样的荣誉。
- 翻译
- 六部三省官员整齐排列,皇帝下达红色诏书选拔新秀开始。
并非玉皇对仙人起疑心,而是要让金榜上带有天意的文字。
文臣们假装睡觉在黄绢上题诗,宫女们敲响铜器演奏《子虚》乐章。
皇帝的目光赞赏了四篇文章,总计价值九百,他们不敢在灯火下犹豫不决。
-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科举考试情景的诗歌,语言华丽,意境深远。
“六曹三省列簪裾,丹诏宣来试士初。”这里通过对官府和政府机构的描述,以及皇帝颁布的诏令,展现了科举考试的庄严氛围。"六曹"指的是唐代中央政府中的六个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三省"则是指唐代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这些机关都是科举考试的组织者和监督者,体现了国家对人才选拔的重视程度。
“不是玉皇疑羽客,要教金榜带天书。”这两句诗表达了考生的志向与抱负,不是普通的过客,而是要在科举之路上取得成功,将自己的名字刻印在金色的功名榜上,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词臣假寐题黄绢,宫女敲铜奏子虚。”这里通过对考生与宫女的描述,展示了考试过程中的紧张气氛。"词臣"指的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假寐"意味着假装做出沉思状,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或是因为题目难度极高而不得不暂时停笔思考;"黄绢"则是考生书写诗文的纸张。宫女敲击铜钟,奏出子虚(即《子虚乌有经》)之类的古代乐曲,或许是在提醒考生时间宝贵。
“御目四篇酬九百,敢从灯下略踌躇。”这两句诗描绘了皇帝亲自审阅考试卷子的情景,"御目"意味着皇帝本人的审视;"四篇"是指考生需要完成的四首诗文;"酬九百"则可能是对考生的鼓励或是考题中的一种提示。最后,"敢从灯下略踌躇"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光,仍然在思考和准备考试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过程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士人的学术追求与精神状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和刘五秀才重阳不见菊诗
黄花长汎重阳酒,今日重阳花未有。
莫伤节物此时非,少陵已叹移栽后。
江梅满枝春未来,红药开时春却归。
春前春后各自得,化工无私人莫测。
明日篱边金蕊黄,未应埋没随风霜。
高堂满汎黄金盏,相陪何用茱萸囊。
早发京口舟中
解维去北固,挂席指西湘。
秋江迥以朗,物色见毫芒。
篷窗列远岫,天际插连樯。
鸥鹭簇寒沙,蒹葭肃初霜。
千里伊此始,扁舟前路长。
路长念行迟,家远情难忘。
回首东南引,朝阳汎沧凉。
稽山不可见,况复梓与桑。
日月无停晷,星汉迭回光。
人生天宇间,安得恋故乡。
徒劳非所愿,薄言奉高堂。
念昔楚与越,相望若参商。
山川有分守,出入多讥防。
道泰共家国,路夷辟关梁。
勉从四方事,及此筋力强。
羁宦真飞蓬,飘飖随风翔。
远近不自我,东西竟何常。
君子贵知命,世路各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