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成颠倒群,徒迷尘缚侣。
悯哉火宅中,兹心良可去。
八音(bā yīn)的意思:指音乐中的八个音阶,也用来形容音乐和声音的美妙。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成言(chéng yán)的意思:指言语成立,言之有据。
颠倒(diān dǎo)的意思:指错乱、倒置、颠倒的意思。
叠嶂(dié zhàng)的意思: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绝。
火宅(huǒ zhái)的意思:指家中失火或发生火灾。
连峰(lián fēng)的意思:指山峰接连不断地延伸或连绵起伏的山脉。
五声(wǔ shēng)的意思:指人的音乐天赋不好,音乐感不强。
言语(yán yǔ)的意思:言辞、语言。
遥应(yáo yìng)的意思:远距离的回应或相互呼应
应成(yìng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按照既定的规律、趋势或预定的目标发展,达到预期的结果。
远闻(yuǎn wén)的意思:指听说某人或某事的名声远播,声名显赫。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的作品《十空诗》中的第三首《如响》。诗人以“叠嶂迥参差,连峰郁相拒”开篇,描绘了山峦起伏、峰峦相接的壮丽景象,用自然界的雄伟来象征人生的广阔与复杂。
接着,“远闻如句咏,遥应成言语”,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远处的声音比作吟唱和回应的话语,形象地表达了声音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同时也暗示了心灵之间的沟通与共鸣。
“竟无五声实,谁谓八音所”,这两句则转入对音乐的思考,探讨了音乐的本质与构成,提出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更蕴含着情感与意义。通过对比“五声”(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个基本音阶)与“八音”(泛指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诗人表达了对音乐艺术深层次内涵的探索。
“空成颠倒群,徒迷尘缚侣”,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现实联系起来,指出人们往往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迷失于世俗的束缚之中,难以认清事物的本质。
最后,“悯哉火宅中,兹心良可去”,诗人以“火宅”比喻充满苦难与诱惑的人世,表达了对世人陷入困境的同情,并鼓励人们追求精神的解脱与超越,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音乐、社会现象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艺术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对于精神世界和人生价值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