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万卉寂,苜吹迥添愁。
频斋忘肉味,乍冷觅羔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所作的《风夕柬徐子》。诗中描绘了冬季严寒的景象,万物凋零,只有风吹过时带来一丝凄凉之感。"苜吹迥添愁"一句,通过"苜吹"(可能是误写,应为“暮吹”)表达了傍晚时分的哀愁。"岭日微含照",描绘了太阳在山岭间微弱的光线,暗示着天色昏暗。"川云半逆流"则写出河流上空乌云涌动,仿佛水流也在逆向而行。
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斋戒频繁,连肉食的味道都淡忘了,只能寻找羊皮毛制成的衣物以御寒。"频斋忘肉味,乍冷觅羔裘",体现了诗人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和对简朴生活的坚守。最后,诗人将此时情境与山阴之夜相比较,认为虽然不如戴逵(东晋隐士)独游山林那样清高,但仍有独自品味风夕的情趣,略胜一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严冬的坚韧与心境,以及对友情的寄托。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
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
深渊鼍鳖横,巨壑蛇龙顽。
旌阳斩长蛟,雷雨移沧湾。
蜀守降老蹇,至今带连环。
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
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
神仙岂在猛,玉座幽且闲。
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
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
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
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
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
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
还应摇玉佩,来听水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