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灯》
《秋灯》全文
明 / 岑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夜凉侵几榻素壁一灯悬。

影静鸣蛩里,光寒细雨边。

开花常错喜,卜吉若为传。

默坐怀抱琴书悄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卜吉(bǔ jí)的意思:预测吉凶、占卜运势。

怀抱(huái bào)的意思:怀抱指抱在怀里,比喻对人或事物的关怀、照料。

几榻(jǐ tà)的意思:指人生短暂,时间过得很快。

开花(kāi huā)的意思:指事物开始显露出美好的一面,也可以指事物达到最佳状态。

鸣蛩(míng qióng)的意思:指孤独无助,无人理解或无人回应的状态。

默坐(mò zuò)的意思:指默默地坐着,不说话、不动作。

悄然(qiǎo rán)的意思:悄然意为安静、轻声地进行某种活动或改变,形容做事不露声色、不引人注意。

琴书(qín shū)的意思:

◎ 琴书 qínshū
[story-telling,mainly in song,with musical accompaniment] 一种在扬琴伴奏下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
柳州琴书

若为(ruò wéi)的意思:如果成为、如果是

素壁(sù bì)的意思:指墙壁上没有涂刷任何颜色,保持原始的素净状态。

细雨(xì yǔ)的意思:细小的雨点

鉴赏

这首《秋灯》由明代诗人岑徵所作,描绘了秋夜中一盏孤灯的静谧与深沉之美。

首句“夜凉侵几榻”,以“夜凉”点明季节,暗示出秋夜特有的清冷氛围,而“侵几榻”则生动地描绘了这种凉意逐渐渗透到床榻之上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夜晚景象。

接着,“素壁一灯悬”,描述了在洁白的墙壁上悬挂着一盏孤灯的情景,这盏灯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照亮了四周的黑暗,也照亮了诗人的心境。

“影静鸣蛩里,光寒细雨边。”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寒冷。在灯下,只有蟋蟀的鸣叫声打破了夜的寂静,而远处细雨的寒气似乎也透过窗户,与灯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温暖又寒冷的复杂情感。

“开花常错喜,卜吉若为传。”这两句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灯下的花比喻为错过的喜悦,暗示了生活中常常错失美好瞬间的遗憾。同时,“卜吉若为传”表达了对未来吉兆的期待与探寻,但又不知如何传达,流露出一种迷茫与期待交织的情绪。

最后,“默坐盈怀抱,琴书共悄然。”诗人独自坐在灯下,内心充满思绪,周围只有琴声和书页翻动的声音,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也暗示了他在这样一个夜晚,通过与自然、书籍的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平静。

整体而言,《秋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孤灯下的静谧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活、未来的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岑徵
朝代:明

岑徵(一六二七—一六九九),字金纪,号霍山。南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年二十遭鼎革,弃诸生,隐西樵。沧桑事定,乃入粤西,泛三湘,走金陵,复北游燕赵间,所至多凭吊寄怀之作。性方介,不受人怜,人亦罕怜之者。所与为友者,惟高僧、野人及二三知己。坎壈以终。著有《选选楼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猜你喜欢

九日与戴松崖汤俟庵赏菊

门外衣冠次第来,斯文良会喜相陪。

天垂晴碧雨初过,菊带寒香花正开。

人世不须伤往事,篱根聊共醉深杯。

东风指日回春意,还约书窗看早梅。

(0)

送王述之升山西宪长

龙蟠金敕下长安,宪副承恩又转官。

鸷鸟乘秋霜翮健,法星垂彩夜光寒。

五陵父老遮骢马,三晋云山识豸冠。

料得轻车行熟路,片言折狱信非难。

(0)

元夕分韵得红字二首·其二送王尚文少参致政还金陵

霄汉功名志未伸,便从岩穴问通津。

江东国士无双士,林下閒人见一人。

门近清淮多白鸟,堂开绿野断红尘。

五千书卷床头在,旧业弓裘未是贫。

(0)

春雪

入臈宜三白,春风底用赊。

漫空欺柳絮,著树失梨花。

顷刻成行潦,微茫没浅沙。

眼前应有象,人事尽浮华。

(0)

成化乙巳关中苦旱

东风转岁律,对景不成观。

微雨未沾足,田畴复枯乾。

连村绝烟火,比屋皆伤残。

民生与鬼邻,疫疠仍相干。

匡时愧无策,抚膺空长叹。

我欲叩天阍,恨乏凌风翰。

(0)

紫骝马

旧日紫骝马,于今谁复看。

犹能随破虏,相与战呼韩。

岁久头颅老,风酸战骨寒。

新驹初堕地,眼见试金鞍。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