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渍蚌衣接,天澄縠雾开。
坐堂兼伏槛,恨乏楚人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水乡画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辈出的怀才之情。
“地渍蚌衣接,天澄縠雾开。”开篇两句勾勒出一幅水边清晨的景象。地面上的露珠如同蚌中的珍珠,紧密相连;而天空中则是轻纱般的云雾逐渐散去,显露出澄明的蓝天。
“微风发琴籁,残月减珠胎。”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月亮的变化。微风轻拂,仿佛琴弦被轻轻触动发出声响;而月亮,也在不断地减少其光芒,如同珍珠从母贝中慢慢剥离。
“鸟散纤条动,鱼游细浪来。”这里写的是白昼的生机与水波的柔和。鸟儿在空中飞翔,它们的身影仿佛是天空中的线条,在移动;鱼儿则在水中穿梭,它们的出现伴随着细微的水波。
“坐堂兼伏槛,恨乏楚人才。”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坐在厅堂之上,眼前是连绵不断的竹栏(伏槛),心中却充满了对人才的渴望与不满。这里的“伏槛”也许暗喻着一种隔绝或束缚,反衬出诗人对于才士的渴求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寄寓了诗人对于人才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一种淡雅而深沉的情感。
自从忧患长精神,兀坐斋房过了春。
凿落盏乾官烛暗,樗蒲齿龀旅囊贫。
皇天老眼非尘世,白日闲愁自替身。
一段风光好如画,未须全与路行人。
蟆颐江畔,问收拾多少,山光水色。
此是朝宗东去路,准拟鸣鼍浮鹢。
儒馆英游,侯藩贤望,便合还丹极。
九重渴想,甘泉闻道虚席。
因念北阙同朝,西州联事,久矣心相得。
邂逅天涯拼一笑,洗我尘胸俗臆。
报国无功,归田有兴,寤寐松坡侧。
他时音问,且凭来信鳞翼。
四年留蜀惭无补,好是求归得去。
风帆百尺,烟波万里,宁辞掀舞。
楚尾吴头,我家何在,西山南浦。
想珠帘画栋,倚阑凝望,依然卷云飞雨。
最好九霞光处。见当时、结知明主。
冰霜节操,斗星词采,羽仪朝路。
邂逅开怀,等闲分手,满斟绿醑。
道日边好语,相将飞下,有人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