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来》
《归来》全文
元 / 李孝光   形式: 四言诗  押[尤]韵

有悸孺子,衣之狐裘。匪余之病,余以为仇。

既撰余杖,升望于丘。江不可涉,夕具余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狐裘(hú qiú)的意思:指伪装成正人君子的坏人,比喻表面上装得很好,实际上心怀不轨。

孺子(rú zǐ)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具有出色的才能或能力。

升望(shēng wàng)的意思:提高自己的期望值,追求更高的目标或境界。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鉴赏

这首诗《归来》是元代诗人李孝光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归家途中复杂的心情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有悸孺子,衣之狐裘”,以“有悸”开篇,营造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随后点明“孺子”穿上“狐裘”,暗示了归家的温暖与期待。接着,“匪余之病,余以为仇”,转折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似乎在责怪自己或外界给自己带来的某种不适或困扰,但这种“病”或“仇”并非真正的身体疾病,而是心灵上的某种负担或误解。

“既撰余杖,升望于丘”,描述了诗人归家路上的行动,拄着拐杖,登高远望,既表现了归途的艰辛,也寄托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里的“丘”可能象征着故乡的山峦,或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江不可涉,夕具余舟”,则描绘了诗人面对归家路上的自然障碍——江水,虽然无法直接渡过,但已准备好了船只,预示着尽管前路艰难,但归家的决心坚定不移。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困难的乐观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归家途中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活困境的坚韧与希望。李孝光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每一步归途,每一刻心绪的变化。

作者介绍
李孝光

李孝光
朝代:元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猜你喜欢

咏史十二首·其九五代

频年杀伐战尘嚣,得国如棋劫未消。

长乐中书更十主,世家降表历三朝。

犹馀岁月遵唐朔,还割河山赂大辽。

永弃幽、并州十六,中原终古恨迢遥。

(0)

李忠定公墓·其三

十年提举洞霄宫,帝座虽遥梦寐通。

去国惟闻争许翰,当时原不识陈东。

两河形势烽烟外,万里江山指掌中。

如此乾坤甘一掷,伤心苟活是高宗。

(0)

观物、观我八首.观物·其一仙

瑶池何日降琼筵,青鸟西飞竟不旋。

一粒金丹终误世,几人服食果升天。

蓬莱飘渺疑无地,鸡犬寻常亦有缘。

悟到飞升无用处,华山处士胜彭篯。

(0)

秋田四咏·其二分秧

不待鸣鸠唤插禾,秋天到处有秧歌。

田如画罫纵横直,人比承蜩伛偻多。

万束青分龟壳笠,千畦绿刺鸭头波。

耕耘自较三春迫,雨夕风晨为筑坡。

(0)

与韦镜秋上舍话旧,即次其即事原韵·其三

登高望烽火,落日几徘徊;

鼙鼓惊千炮,干戈念五材。

苦心参国是,泪眼不春开;

惆怅关山暮,苍茫独举杯。

(0)

与韦镜秋上舍话旧,即次其即事原韵·其一

海外干戈起,消磨近一年。

那堪多难后,重话识君前。

缚裤参戎幕,徵歌列绮筵。

相逢须痛饮,莫负杖头钱。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