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归来》是元代诗人李孝光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归家途中复杂的心情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有悸孺子,衣之狐裘”,以“有悸”开篇,营造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随后点明“孺子”穿上“狐裘”,暗示了归家的温暖与期待。接着,“匪余之病,余以为仇”,转折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似乎在责怪自己或外界给自己带来的某种不适或困扰,但这种“病”或“仇”并非真正的身体疾病,而是心灵上的某种负担或误解。
“既撰余杖,升望于丘”,描述了诗人归家路上的行动,拄着拐杖,登高远望,既表现了归途的艰辛,也寄托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里的“丘”可能象征着故乡的山峦,或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江不可涉,夕具余舟”,则描绘了诗人面对归家路上的自然障碍——江水,虽然无法直接渡过,但已准备好了船只,预示着尽管前路艰难,但归家的决心坚定不移。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困难的乐观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归家途中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活困境的坚韧与希望。李孝光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每一步归途,每一刻心绪的变化。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