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和正仲寄酒因戏之》
《依韵和正仲寄酒因戏之》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上字黄封谁可识,偷传王氏法应真

清淮始变醅犹薄,句水新来味更醇。

欲拟比酥酥少色,曾持劝客客何人。

红梅虽是家物老去无心一醉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zhèngzhòngjiǔyīnzhī
sòng / méiyáochén

shànghuángfēngshuíshítōuchuánwángshìyìngzhēn

qīnghuáishǐbiànpēiyóubáoshuǐxīnláiwèigèngchún

shǎocéngchíquànrén

hóngméisuīshìjiālǎoxīnzuìchū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黄封(huáng fēng)的意思:指皇室的封地或封爵。

家物(jiā wù)的意思:指家庭中的物品,也指家庭的财产。

老去(lǎo qù)的意思:指人年纪渐长,年老体衰。

清淮(qīng huái)的意思:指清澈明亮的水,比喻人的心地纯洁无私。

少色(shǎo sè)的意思:指人品高尚,不沾染世俗风尘。

虽是(suī shì)的意思:尽管如此,虽然如此

吾家(wú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新来(xīn lái)的意思:指新近来到某个地方或加入某个集体的人。

应真(yìng zhēn)的意思:应当真实、真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正仲寄酒因戏之》,主要描绘了诗人收到朋友赠送的好酒,对其品质的赞赏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首句“上字黄封谁可识”暗示酒的珍贵,包装精美;“偷传王氏法应真”则暗指酒的酿造工艺独特,如同王家秘方一般。接下来,“清淮始变醅犹薄,句水新来味更醇”描述了酒经过清淮的酝酿,味道更加醇厚,句水的水质也提升了酒的口感。

诗人接着通过比喻,说这酒“欲拟比酥酥少色”,酥油虽美,但此酒更胜在色泽淡雅;“曾持劝客客何人”表达了诗人曾以此酒款待客人,但如今已无人能共享当时的欢乐。最后两句“红梅虽是吾家物,老去无心一醉春”以红梅自比,感叹年华老去,即使面对美酒,也失去了往昔的豪情,只剩下欣赏之心,不再醉于春色。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既有对佳酿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韵味和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是夕二丈以直指叶公招中席辍赴毕燕仍过戚园轰饮达曙乃罢

皂盖参差越水头,千山寥廓暮云收。

风前并溯王猷棹,月底重登庾亮楼。

彩袖翩褼传楚舞,朱弦嘹呖和吴讴。

梅花渐吐新春色,秉烛何妨尽夜游。

(0)

于凤鸣得雄赋赠

窈窕笙歌出画堂,将雏一阕暂徜徉。

群珠合浦争呈艳,片玉昆冈乍发祥。

薮畔青云麟趾集,池头丹日凤毛翔。

无劳骨相占英物,已听啼声出后房。

(0)

梦王行父并寄薛素卿二首·其二

天街何处问平康,不捲珠帘见画堂。

粉面三千回薛媛,朱颜十五侍王昌。

名驹蹀躞黄金勒,乳燕呢喃白玉梁。

斟酌章台人在否,罗巾犹护百花香。

(0)

汪象先复邀集阮氏明月楼

羸马东郊不厌狂,坐携豪兴入平康。

观风上国来吴季,待月前溪遇阮郎。

石上桃花迷对奕,垆头竹叶照飞觞。

青衫漫湿浔阳泪,一曲琵琶万恨忘。

(0)

过王思延斋头读所撰新草并钞本夷坚支志十?主人索七言一律及诗薮三编为报即以见归走笔赋此

万轴琳琅照五车,天涯何意复吾庐。

登堂尽读潜夫论,入幕先携仲任书。

赤水频年回象罔,丹铅遥夜校虫鱼。

从知锦被参军业,挟策重过大酉居。

(0)

送易惟效观察之蜀中同李司理作八首·其七

绿酒红颜怅和歌,金垆银烛奈愁何。

青羊肆远孤旌驻,白马寒江大舶过。

锦里春风啼蜀魄,阳台暮雨狎湘娥。

双鱼是处能相忆,极目遥天剑水波。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