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九(bā jiǔ)的意思:指时间或事物的数量接近九成,接近完全。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嵯峨(cuó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雄伟壮丽。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何乃(hé nǎi)的意思:用于疑问或反问,表示不解、迷惑、惊讶等情感。
今古(jīn gǔ)的意思:今古意为从古至今,表示时间的长久和历史的悠久。
空华(kōng huá)的意思:指虚幻、空洞的华丽外表,没有实质内容或内涵。
匡山(kuāng shān)的意思:指纠正错误、改过自新,使人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岂伊(qǐ y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否定和不屑。
气色(qì sè)的意思:指人的面色、神态。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
嵌空(qiàn kōng)的意思:指隐蔽或隐藏,将某物或某人放在一个密闭或隐蔽的地方。
千万(qiān wàn)的意思:表示强调或劝告,要注意或务必做某事。
人意(rén yì)的意思:人们的意愿或心意。
瑟瑟(sè sè)的意思:形容寒冷或惊恐的样子。
山岑(shān cén)的意思:形容山势陡峭高耸。
沈沈(shěn shěn)的意思:形容非常沉重或深沉。
时用(shí yòng)的意思:指使用的时候恰当,适时使用。
天姿(tiān zī)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身材出众,具有天然的姿色。
万金(wàn jīn)的意思:形容价值非常高,无法估量的财物。
仙掌(xiān zhǎng)的意思:指人的手掌纤细娇美,如仙人之手。
形质(xíng zhì)的意思:指人的外貌、形态。
呀然(yā rán)的意思:形容声音响亮、清脆、悦耳。
远望(yuǎn wàng)的意思:远远地望着远方。
造物(zào wù)的意思:指上天创造万物的能力和智慧。
知我(zhī wǒ)的意思:了解我自己
之如(zhī rú)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人的状态或特征与另一物或另一人相似。
重叠(chóng dié)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重叠在一起。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华阳洞(huá yáng dò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心思深沉,内心世界丰富,不易被外界所触动。
造物者(zào wù zhě)的意思:指神、上帝或自然界创造万物的存在。
- 注释
- 远望:向远处眺望。
老嵯峨:形容山势古老而高峻。
近观:近处观看。
怪嵚崟:形容山势奇特险峻。
才高八九尺:形容山不高,只有八九尺高。
势若千万寻:形容山势看起来非常高大。
嵌空:嵌入空中的。
华阳洞:山中的一个洞穴名。
匡山岑:匡山的山崖。
邈矣:遥远的样子。
仙掌迥:指传说中仙人的手掌,这里代指远方的景象。
呀然:形容开口很大的样子。
剑门深:剑门关的险要深远。
形质:形态和质地。
冠今古:超越古今。
气色:气氛和颜色。
通晴阴:与天气变化相通。
未秋已瑟瑟:未到秋天已感寒意。
欲雨先沈沈:快要下雨时天色变得阴沉。
天姿信为异:天生的姿态确实独特。
时用非所任:不符合当时的实际用途。
磨刀:磨砺刀具。
砺:磨刀石。
捣帛:古代捣练丝绸的过程。
砧:捣衣的石头。
主人意:主人的心思。
重之如万金:珍视它如同万金。
岂伊:难道是。
造物者:创造万物的神或大自然。
- 翻译
- 远远望去山峰高耸壮丽,近看更是奇特险峻。
虽然它的高度仅八九尺,但气势却仿佛有千万丈。
山中空洞是华阳洞,层层叠叠是匡山的峭壁。
遥想那仙人手掌的远去,剑门关深邃得令人惊叹。
它的形态古今无双,无论晴天阴雨都显神韵。
还没到秋天已感到寒意,欲下雨前气氛显得沉闷。
天生的姿质确实与众不同,但并不符合世俗的用途。
磨刀不如在磨石上砺砺,捣丝绸不如在砧板上操作。
为何主人如此看重它,视之如万金般宝贵。
难道是造物者独具慧眼,唯独了解主人的心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以太湖石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开篇“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两句,通过远近两个角度展示了山石的雄伟与奇特,设置了整个诗歌的宏大气势。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进一步强调了山石的高度和磅礴之势,使用夸张手法增强了描述的力度。接着,“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则描绘了山石与天空相互辉映,以及层层叠叠的地貌结构,给人以深邃莫测之感。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中,“仙掌迥”和“剑门深”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引发读者对超凡脱俗境界的想象。紧接着,“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则从静态到动态,表达了山石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彰显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捕捉到了季节变换和天气预兆的细微之处,诗人通过对自然细腻观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随后,“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则转向哲理思考,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类责任的不同维度。
最后,“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和“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两句,以比喻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太湖石价值的认可,以及对主人的器重态度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