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联巧妙地运用了对仗与比喻,展现了对董诰先生才华与成就的高度赞誉。上联“著书台迥名繁露”以“著书台”象征董诰先生的著作之地,而“名繁露”则比喻其作品如同繁星般璀璨,寓意其学术贡献之广及深远影响。下联“入画山多学富春”则以“入画山”描绘董诰先生的学问如画卷般丰富,而“学富春”则借用了“富春”这一地名,暗喻其学问之深厚与广泛,如同富春江水般源远流长。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不仅赞美了董诰先生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的比喻,使得赞语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通过对比董诰先生的作品与学问,将抽象的学术成就具象化为人们易于理解的自然景观,既体现了对董诰先生的极高评价,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六玉冠峰
一峰高下叠,其象曰如帽。
时物岂古称,易名从吾好。
僧绍此徜徉,有似披裘钓。
苟知兹所题,延宾合迎扫。
沈约实起予,崔琰或可肖。
夫惟君子德,足贲千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