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火祀大辰十二首.捧俎用《丰安》》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繁祉(fán zhǐ)的意思:形容繁荣富贵,幸福美满。
工祝(gōng zhù)的意思:指以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祝福或祈愿。
和民(hé mín)的意思:和谐民众,指社会安定、人民和睦相处的状态。
孔硕(kǒng shuò)的意思:指人的学问渊博,才华出众。
民则(mín zé)的意思: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治理应以民众的利益为中心。
民力(mín lì)的意思:指民众的力量,也可指国家的实力。
宁谧(níng mì)的意思:宁静安详,平和恬淡。
普存(pǔ cún)的意思:普遍存在,广泛保存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万汇(wàn huì)的意思:指众多的人或事物汇聚在一起。
- 翻译
- 万物形成,四方安定。
工匠祝祷,普遍保存民力。
- 注释
- 万汇:万物。
攸成:形成。
四方:天下各地。
宁谧:安宁平静。
工祝:工匠和祭司。
致告:向神灵祈告。
普存:普遍保存。
民力:民众的力量或劳力。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祭祀场景的诗句,充满了庄重与神圣的气氛。诗人通过"万汇攸成,四方宁谧",勾勒出一个祥和安定的世界局势,为祭祀活动定下基调。接下来的"工祝致告,普存民力",则展示了古代官员在重要典礼上的职责,以及对人民福祉的关怀。
"乃荐斯牲,为俎孔硕"一句,具体描写了祭祀活动中供奉动物牺牲的情景,通过对牲畜的描述,突出了仪式的庄严与丰盛。最后两句"介以繁祉,式和民则",表达了通过这样的宗教或政治仪式来传递国家对人民福祉的期望,以及希望人民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
整体而言,这段诗句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祭祀活动的重视,以及这种活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持民族和谐中的重要性。通过语言的庄严与精美,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神圣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国家与民生福祉的共同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