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来寇退初欢足,寇退公归转恨重。
别酒一樽愁夜短,可咛缓叩五更钟。
报捷(bào jié)的意思:取得胜利,获得成功
徵兵(zhēng bīng)的意思:徵兵是指国家根据需要征召壮丁入伍服兵役的行为。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番番(fān fān)的意思:指反复不已,不停地重复。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郊原(jiāo yuán)的意思:指郊外的原野,比喻远离尘嚣,环境幽静。
井灶(jǐng zào)的意思:井灶是指家庭中的井和灶,比喻生活安定、家庭和睦。
浪费(làng fèi)的意思:指不节约使用资源或时间,造成资源或时间的浪费。
弥缝(mí féng)的意思:弥补缺陷或瑕疵
秋蓬(qiū péng)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无依无靠,像秋天的蓬草一样漂泊无定。
退公(tuì gōng)的意思:指避开或回避官职,不再追求权力和地位。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通过“家家井灶没秋蓬,处处郊原带夕烽”两句,生动展现了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破坏与苦难。井灶荒废,秋草丛生,郊原上烽火连天,一幅战乱不息的画面跃然纸上。
接着,“岁岁徵兵成浪费,番番报捷只弥缝”揭示了战争的无意义与残酷。年复一年的征兵,看似为国效力,实则徒增百姓负担,而频繁的捷报只是用来填补战事的空洞,掩盖了战争的真实成本。
“公来寇退初欢足,寇退公归转恨重”则反映了官僚阶层在战时与战后的不同态度。官员们在敌人退却时短暂的欢愉,与战后归来的沉重心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他们对战争的冷漠与对百姓疾苦的忽视。
最后,“别酒一樽愁夜短,可咛缓叩五更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在离别的夜晚,一杯酒难以消解内心的愁绪,希望时间能够缓缓流逝,以期待早日迎来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以及人们对和平的强烈渴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径路草深客稀过,衡门昼掩成独坐。
披襟散发傲羲皇,舞鹤鸣琴代宾佐。
山中自诧拟封君,木奴千头竹万个。
圃蔬园果逐时新,献纳从公无小大。
葡萄瓜种俱西来,忆从博望天荒破。
清芬不用自煎茶,佳境宁论倒餐蔗。
冰盆满泛恣浮沉,广席敷陈惬尊斝。
分甘聊复惓同心,两地遥知共清暇。
斜封博取玉川歌,阳春调高真寡和。
效颦吾已忘妍媸,白战今仍励慵惰。
东西十里隔山城,往来却愧邮筒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