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建节后偶作》
《建节后偶作》全文
唐 / 杨汝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抛却弓刀上砌台上方台榭与云开。

山僧见我衣裳窄,知道新从战地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ànjiéhòuǒuzuò
táng / yángshì

pāoquègōngdāoshàngtáishàngfāngtáixièyúnkāi

shānsēngjiànshangzhǎizhīdàoxīncóngzhànlái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抛却(pāo què)的意思:抛弃、放弃

砌台(qì tái)的意思:指用砖石等材料建造台阶或基座,比喻虚构事物的基础不稳固或道理站不住脚。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台榭(tái xiè)的意思:指高大华丽的楼阁或宫殿。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战地(zhàn dì)的意思:指战争发生的地方,也泛指战斗激烈的地方。

知道(zhī dào)的意思:了解、明白某事物的意义或情况。

翻译
丢下武器走上高台,亭台楼榭在云雾中显现。
山上和尚看见我衣衫紧窄,便知我刚从战场归来。
注释
抛却:放下。
弓刀:武器。
上砌台:走上高台。
上方台榭:亭台楼榭。
与云开:在云雾中显现。
山僧:山上和尚。
衣裳窄:衣衫紧窄。
新从战地来:刚从战场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军人放下武器,登上高台之情景。"抛却弓刀上砌台,上方台榭与云开"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与和平,战士置身于高台,与天空相接,彷彿能触摸到浮动的云朵。这里的“抛却”表达了一种解脱之感,而“上方台榭”则营造出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

"山僧见我衣裳窄,知道新从战地来"两句,则通过一个细节——山中僧人的观察,揭示了诗人刚刚经历过战乱。这里“衣裳窄”暗示着军装的狭窄,不同于平时的宽松服饰,而“知道新从战地来”则透露出一丝战事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战争与和平、紧张与宁静之间的强烈反差,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刚结束的战乱生活有所感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诗人的深沉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杨汝士
朝代:唐

杨汝士,唐代人,(约公元821年前后在世)字慕巢,虢州弘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穆宗长庆初前后在世。元和四年,(公元八o九年)登进士第。牛僧孺、李宗闵待之善,引为中书舍人。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由兵部侍郎出镇东川。入为吏部侍郎。终刑部尚书。汝士善诗。裴度居守东都,夜宴,半酣,与诸客联句。时元稹、白居易均在座,有得色。依次至汝士,汝士句云:“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居易知不能复加,遽裂之,曰:“笙歌鼎沸,勿作冷淡生活”!稹顾居易曰:“乐天所谓能全其名者”!杨汝士曾“压倒元白”
猜你喜欢

明河篇

明河八月转分明,炯如素练西南倾。

年年岁岁见河汉,坊坊曲曲闻砧声。

良人万里事征行,砧声中有玉关情。

遥知铁衣冷如水,指点明河白发生。

碛中草死骆驼鸣,万里却望长安城。

儿生总角爷未见,归心顿觉封侯轻。

汉家自古有夷狄,付与穷荒何足惜。

只愿天狼无光太白低,还家为妇说安西。

(0)

初寒

重云蔽白日,陂港日夜涸。

秋风才几时,已见霜雪作。

人生各有分,岂必衣狐貉。

吴中冬蔬茂,盘箸不寂寞。

抟泥治墙屋,伐筱补篱落。

薄酒亦醉人,问子胡不乐。

(0)

岁晚感怀

利名争夺两皆非,生世宁殊露易晞。

老冉冉来谁独免,冢累累处会同归。

听歌莫惜终三叠,纵猎何妨更一围。

醉卧日高呼不醒,笑人霜晓束朝衣。

(0)

长门怨

未央宫中花月夕,歌舞称觞天咫尺。

从来所恃独君王,一日谗兴谁为直。

咫尺之天今万里,空在长安一城里。

春风时送箫韶声,独掩罗巾泪如洗。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

不如南粤匈奴使,航海梯山有到时。

(0)

六艺示子聿

六艺江河万古流,吾徒钻仰死方休。

沛然要似禹行水,卓尔孰如丁解牛。

老惫简编犹自力,夜凉膏火渐当谋。

大门旧业微如线,赖有吾儿共此忧。

(0)

久雨排闷

一春略无十日晴,雨脚才断云已生。

奇葩摧败等青苋,嘉谷漂荡随浮萍。

书生病卧苔及榻,湿薪燎衣熏欲盲。

腰顽足痹空叹息,咫尺不得行中庭。

读书窗黑不见字,弹琴弦缓那成声。

老盆浊酒且复醉,两部鼓吹方施行。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