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闲斋春日》
《闲斋春日》全文
明 / 区大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长啸山林,閒庭步绿阴。

落花时有径,流水恨无琴。

把酒宫莺乱,看云苑树深。

寄言朝市者,知予大隐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把酒(bǎ jiǔ)的意思:举杯祝酒,为了庆祝或表达祝福而举杯。

长啸(cháng xiào)的意思:指高声长时间地吹口哨或吹号角等发出的声音

朝市(cháo shì)的意思:指早晨的市场,也泛指热闹的市集。

大隐(dà yǐn)的意思:指逃避世俗纷扰,隐居山林或深山老林中的意思。

寄言(jì yán)的意思:通过书信或口头传达信息或寄托思念之情。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落花(luò huā)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逝去或破灭,形容事物的悲凉或人的遭遇不幸。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隐心(yǐn xīn)的意思:隐瞒真心、掩饰内心的想法或感情。

鉴赏

这首《闲斋春日》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春日山林图景。诗人以“长啸即山林”,开篇便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接着,“閒庭步绿阴”一句,通过漫步于绿荫覆盖的庭院,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和谐。

“落花时有径,流水恨无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落花铺径的美景,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流水声中缺少琴音的遗憾,暗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艺术之美的追求。

“把酒宫莺乱,看云苑树深”则展现了诗人饮酒赏景的情境,宫莺乱啼,云雾缭绕,树影深邃,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这里的“宫莺乱”不仅描绘了鸟鸣的热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欢愉。

最后,“寄言朝市者,知予大隐心”两句,诗人通过向世俗之人传达自己的心意,表达了自己虽身居山林,但心怀天下,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而非物质的繁华。这种“大隐”之志,既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肯定,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闲斋春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区大相

区大相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猜你喜欢

锦石岩·其一

水尽岩崖见,丹霞碧汉间。

女娲五色石,虞舜千年山。

地閟仙凡界,天开梦觉关。

凌风醉明月,宾主欲忘还。

(0)

山居感兴·其二

吟风振林薄,浣襟缓栖依。

严蒸渐以远,山静颜自怡。

繁蕊播馀馥,流泉激清漪。

盼徕与道游,形神入希夷。

羽驾良独幻,丹丘亦传疑。

达士贵所适,愚世徒乖痴。

(0)

己酉岁壬辰之夜梦与三洲李丈登高台遥望中原但见齐州九点在苍霭中隐隐可辨三洲曰宇宙内事吾儒分内事也曰子知分内之事则知尽分内之道乎三洲又曰吾今乃知居高则明处下则塞曰子知明塞之义则知尽居处之道矣三洲又曰天地山河存乎两界秦晋为首闽越为尾馀皆毛发肢节也曰子通督任之义则知通致理之源矣须臾云霞四歛皎日照衣环顾太和万物融合浑为一丸三洲曰此所谓弄丸者耶曰子知转九之义则宇宙之柄在手矣语罢而觉遂赋四章以纪其事因以赠三洲之行云

中原膴膴,谁其域之。四隩既同,谁其宅之。

赫赫神禹,应龙翼之。谁谓天远,倾耳听之。

谁谓地广,跂而罄之。我思荩臣,上帝命之。

抑抑荩臣,神明其德。上帝之司,下土之式。

九围同人,翊我皇极。春阳载和,春日晶晶。

有鸣鸧鹒,念我友生。登高作赋,送子于行。

(0)

南泉为郡守范廷仪题

四明天上景,泉石散幽深。

碧月寒相映,晴云翠欲侵。

飞流纡紫巘,微激动丹林。

自合山公雨,宁同支梵音。

(0)

方棠陵见寄飞来寺诗次韵答之

峡峰寒矗去来舟,暝色猿声江水流。

忆昔白云曾语别,共凭萧寺一跻游。

春来阅世惟高枕,病后怀人只自愁。

爱尔新诗散纡郁,竹深哦月伴淹留。

(0)

山居菊盛开谩兴三首用唐人韵·其一

青萝山下看新谱,几度锄云得尽栽。

标格自能驱俗去,清香还许并诗来。

似怜空静深深映,却为佳辰故故开。

犹恨明年燕蓟路,风尘遥处首重回。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