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熟黄疑委,桑馀路尚多。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郊 居 书 事 宋 /赵 蕃 物 意 因 人 喜 ,人 情 与 物 和 。家 家 缲 茧 火 ,处 处 插 秧 歌 。麦 熟 黄 疑 委 ,桑 余 路 尚 多 。我 居 虽 逼 仄 ,度 日 亦 婆 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插秧(chā yāng)的意思:指在田地里插秧苗,比喻开始做事或开始进行某项工作。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度日(dù rì)的意思:度过一天的时间,表示度日如年,时间过得很慢。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麦熟(mài shú)的意思:形容事情已经到达最佳状态,可以收获或取得成功。
婆娑(pó suō)的意思:形容舞蹈或树木等摇曳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姿态或行动优美。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物意(wù yì)的意思:指言辞或行为所表达的意思或含义。
物和(wù hé)的意思:指物品相互和谐、协调。
秧歌(yāng gē)的意思:秧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也用来形容人们欢快地跳舞或跳跃。
- 注释
- 物意:事物的意义。
人喜:因人而异。
人情:人的情感。
物和:与万物和谐。
缲茧:煮茧取丝。
火:煮茧时的火。
插秧歌:插秧的歌声。
麦熟:麦子熟透。
黄疑委:金黄一片,似乎要落下。
桑馀:桑树剩余的叶子。
路尚多:道路依然繁忙。
我居:我居住的地方。
偪仄:狭小。
度日:过日子。
婆娑:自在快乐。
- 翻译
- 事物的意义因人而异,人的情感也与万物和谐共处。
每家每户都在煮茧取丝,田间地头到处是插秧的歌声。
麦子熟透了,金黄一片,仿佛要落下,桑树叶子虽少,道路依然繁忙。
我居住的地方虽然狭小,但每天的生活也过得自在快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乡村生活的场景,诗人赵蕃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物意因人喜,人情与物和",开篇即表达了人与万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喜悦之情,暗示了农耕生活中的共生关系。接着,"家家缲茧火,处处插秧歌"通过具体的劳动画面,如缲丝的烟火和插秧的歌声,生动展示了农忙时节的热闹与繁忙。
"麦熟黄疑委,桑馀路尚多"进一步描绘了丰收的季节,麦子熟透,金黄一片,仿佛要自然落下,而桑树修剪后,道路上仍有忙碌的农人。诗人身处逼仄的居所,但内心并不觉得局促,反而在日常劳作中找到了乐趣,"度日亦婆娑",这里的"婆娑"既形容动作的舒缓,也暗含心境的愉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活力,传达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融,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和满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美宪佥陈公重修玉融天宝陂
咨访代宸聪,霜威八郡中。
褰帷询潦旱,按俗悯年凶。
地古潴防失,江流斥卤通。
绣衣亲计粟,玉节坐鸠工。
瘴海秋腾隼,关河晓驻骢。
已兼修废坠,非但慰疲癃。
陂水寒仍绿,鹾田岁又丰。
永贻饘粥惠,宁忘我侯功。
利泽思王景,恩波感白公。
铭心那可报,镌石纪无穷。
奉题清远伯水墨图中写松竹梅
君不见徂徕峰顶秋涛作,琅琊台上天声落。
君不见黄陵庙前千万枝,楚云湘雨青离离。
不知何树临寒水,冷蕊空香拂征骑。
乍逐吴歌曲里残,又向边人笛中起。
君侯受钺下闽藩,草木还沾雨露恩。
山中亦有淩霜柏,思向侯门深托根。
高凉梁惟正爱日堂
来日短短去日多,百龄悠悠易蹉跎。
事亲不可得而久,日短心长知奈何。
帘前白日閒来度,强半光阴夜中去。
长日须教十二时,时时好在承颜处。
游宦因兹想故乡,铜鱼山色对高凉。
家临电白城头树,走马别来凡几霜。
忆昨西台著绣衣,今为花县亦忘机。
寥寥廨宇秋灯下,海阔天遥有梦归。
吴云归兴送别王明府子侄还姑苏
何处发归兴,吴江多白云。
晴教积水青枫合,寒带空洲远雁分。
游子前年别张掖,酒泉南头夜霜白。
扁舟忽过钓龙台,回首姑苏是乡陌。
小阮曾为叔父知,十年应负竹林期。
参差雨雪遥相问,迢递关河又别离。
羡君兄弟东归去,白马双嘶首前路。
行人未听虎丘钟,春风已绿吴门树。
莱衣重戏莫迟迟,百里邦君有所思。
悬知旧国看云处,不比甘州见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