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香生众木,浓翠入孤峦。
漏缓宵仍静,灯微晓更寒。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的《夜雨病中》,描绘了久雨初歇后夜晚的景象。首联"久雨曾无度,阳和渐向阑",写出了连绵多日的雨水终于有了停歇的迹象,春阳的温暖也即将消逝。颔联"杂香生众木,浓翠入孤峦",通过描绘树木散发出的香气和山峦间的浓郁翠色,展现了雨后清新自然的景色。颈联"漏缓宵仍静,灯微晓更寒",通过漏壶滴水声的减缓和灯光微弱,营造出夜晚的宁静与寒冷,暗示诗人独处病中的孤寂。尾联"芳时犹卧病,何日出城看",表达了诗人感叹美好时光在病中虚度,期盼早日康复能走出城门欣赏春光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夜晚的景色,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健康的渴望。
爽风驱片云,高空收急雨。
飒然衣袂凉,徘徊不知暑。
几馀罢吟拈,缓步看治圃。
圃师虽鄙言,其言乃可取。
曰予学灌园,颇亦历年所。
手足为胼胝,腰支常伛偻。
寒汲泉底冰,热耨陇头土。
夙兴而夜寐,力作良辛苦。
然余有所幸,赋质本椎鲁。
既不识诗书,讵复谙工贾。
利鲜害亦稀,老此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