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梅山云悦楼》
《题梅山云悦楼》全文
宋 / 罗永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曾读杨诗识懒云,只今云悦即云孙

龙无怒色常归匣,鹤有欢颜独守门。

春态乐寻吟客伴,心闲喜共野人言

要知出岫晴方好,楼外濛濛烟雨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岫(chū xiù)的意思:指人物出山,开始活动或发挥才能。

春态(chūn tài)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景象,百花盛开的美景。

独守(dú shǒu)的意思:指独自守护、坚守某一事物或某一位置,不与他人分享或放弃。

欢颜(huān yán)的意思:形容喜悦的表情或笑容。

怒色(nù sè)的意思:指愤怒的表情或神色。

人言(rén yán)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论、议论。

守门(shǒu mén)的意思:指守卫门户的人非常负责,守护得非常严密。

要知(yào zhī)的意思:要想知道、要了解。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吟客(yín kè)的意思:指擅长吟诗作赋的人,也指以吟诗作赋为业的人。

雨昏(yǔ hūn)的意思:指大雨滂沱,天昏地暗的情景。

云孙(yún sūn)的意思:指亲情深厚,亲如亲生父子的关系。

只今(zhī jīn)的意思:此刻,现在

注释
懒云:形容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云孙:比喻后辈或晚生。
龙无怒色:比喻龙不显威严,处于平静状态。
鹤有欢颜:形容鹤的快乐表情。
出岫:指山峰上的云气升出。
烟雨昏:形容烟雾迷蒙、天色阴沉。
翻译
曾经读过杨诗,了解了懒散如云的生活态度,如今见到这云,便觉得它是云的后辈。
龙即使不发怒,也会常常回到它的宝匣中,鹤则面带喜悦,独自守护着门户。
春天的美景,我乐于与吟游诗人相伴,心情悠闲时,更喜欢与乡野之人交谈。
要想知道山中景色最佳,那是在晴朗的日子,而此时楼外烟雨迷茫,天色昏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永之题咏梅山云悦楼的作品,通过对云悦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首句“曾读杨诗识懒云”,诗人提及自己从杨诗中领略过懒云的意象,暗示云悦楼的环境与诗中的意境相契合。

“只今云悦即云孙”进一步强调了云悦楼名字的寓意,仿佛是云的后裔,给人以宁静、超脱的感觉。接下来,“龙无怒色常归匣,鹤有欢颜独守门”,通过龙和鹤的形象,寓言般地表达楼主人心境平和,如同龙收起威严,鹤保持愉悦,独自守护着这份宁静。

“春态乐寻吟客伴,心闲喜共野人言”,诗人描述春天里楼主人喜欢与文人墨客相伴,享受诗酒风月,更愿意与淳朴的乡野之人交谈,流露出其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情怀。

最后两句“要知出岫晴方好,楼外濛濛烟雨昏”,点明了楼的位置和周围的景色,暗示只有在雨过天晴时,云雾散去,楼外的景色才显得更加清晰美好。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心境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对晴朗、宁静生活的理想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云悦楼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闲适、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作者介绍

罗永之
朝代:宋

罗永之,字林隐(《梅仙观记》)。
猜你喜欢

送牛守赴藤州二首

五马南中去,修途一月宽。
暮年忧国切,今日爱民难。
志大人无小,政平人自安。
端能扫蛮瘴,莫作偶然看。

(0)

挽熊仲贤监酒二首

举世嗟浮薄,谁堪寄死生。
空余交友恨,不见急难情。
我昔为游子,公方作远征。
那知成永诀,洒泪闭佳城。

(0)

同陈秘监诸丈送黄商伯守常州石叔访守上饶会

惠山滋华池,玉山润百卉。
二贤竞出守,山水亦自慰。
人生别离难,朋旧走相谓。
尅期会南湖,肯托简书畏。
敬酌万石君,欲叹不敢忾。
愿如玉山高,物物饱生气。
又酌双井公,一举大白既。
愿如惠山清,滴滴濯腑胃。
择侯须择贤,无乃拔其汇。
帝城人欲入,竞进去乃贵。
谁无蝼蚁心,早去亦有味。
朝家急贤秋,人物欠经纬。
想当分符时,欲遣意犹未。
幸无疾其驱,有诏傥可暨。

(0)

梅开一花

昨夜花神有底忙,先教踏白入南邦。
冷将双眼窥春破,肯把孤心受雪降。
礬弟得兄呼最长,竹君取友叹无双。
试於月夜窗前看,一在枝头一在窗。

(0)

嘉佑寺留别丕上人

两年无惠及编望,蜀道天难六月行。
深羡高僧捐世累,竹风清处听泉声。

(0)

次韵袁升之游云寺鸿庆院山茶之什

山茶两本上连空,疊叶栖枝占佛宫。
雀尾有金轮绀碧,鹤头无火镶所红。
优于峡茗称呼异,劣兴梅花气候同。
谁识诸天雨花外,道人宴坐雪霜中。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