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相思.中夜闻筝》
《长相思.中夜闻筝》全文
明 / 张煌言   形式: 词  词牌: 长相思

凤笙,弹鹅筝,弄入阳关第几情,铜壶滴漏明。

更更,一星星,都是商声与羽声,离人不忍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滴漏(dī lòu)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形容时间的逝去像滴水一样不可挽回。

凤笙(fèng shēng)的意思:指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器乐中的一种竹笛,也用于比喻音乐美妙悠扬或者形容声音高亢激昂。

更更(gēng gēng)的意思:形容事物不断变化、增加。

离人(lí rén)的意思:离开亲人或离别别人。

入阳(rù yáng)的意思:指人物进入阳光明媚的地方,表示融入和适应新的环境或社会。

商声(shāng shēng)的意思:商家的声誉和名声

铜壶(tóng hú)的意思:指人的脸色发红,特指因害羞、生气或害怕而脸红的情况。

星星(xīng xīng)的意思:小小的火苗也能引发大火势。形容事物发展初期虽然微弱,但具有无限的潜力。

阳关(yáng guān)的意思:阳关是指阳光明媚的关口,也用来比喻困难或危险的境地。

一星(yī xīng)的意思:形容极少、极少的数量或程度。

一星星(yī xīng xīng)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的东西,只有一点点。

铜壶滴漏(tóng hú dī lòu)的意思:形容时间悄悄地过去,一点一滴地消逝。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煌言的《长相思·中夜闻筝》描绘了一幅深夜独坐听筝的画面。"炙凤笙,弹鹅筝",以瑰丽的意象展现了音乐的华丽,仿佛凤凰和鹅都能奏出乐曲,暗示了筝音的美妙。"弄入阳关第几情",阳关是古代送别的地名,此处表达了筝声中蕴含的离别之情,让人联想到《阳关三叠》的悲凉旋律。

"铜壶滴漏明",通过铜壶滴水的计时器,暗示时间在寂静的夜晚悄然流逝,更增添了离愁别绪的深度。接下来的"一更更,一星星",运用叠词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筝声的断续,仿佛每一声都对应着更漏的滴答,加深了听者对时光流转和离别情绪的感知。

"都是商声与羽声",商声和羽声是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中的两种,商代表悲伤,羽则象征哀怨,诗人借此强调筝音的凄清。最后的"离人不忍听",直抒胸臆,表达出离别之人听到这筝声时难以承受的离愁别绪,感人至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筝声为媒介,勾勒出一幅离别之夜的动人画面,情感深沉,意境优美。

作者介绍
张煌言

张煌言
朝代:明   字:玄著   号:苍水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生辰:1620—1664年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猜你喜欢

隋观法师塔

五六百年内,金躯亦化尘。

方知新冢上,尽是古人身。

白发争名急,青山送骨频。

除师灵塔外,一一好沾巾。

(0)

偈颂四十一首·其十四

君看五月半旬飔,山上雪花满地飞。

乌鸡昨夜入云外,鹭鹤今朝出紫微。

木马声声嘶北风,金鹅口口啼南枝。

石翁气瘦运步断,玉士情丰竖拳稀。

(0)

圆悟禅师入灭说偈烧香

濯锦江心一沤发,清涨四溟波浪阔。

引得风流小玉归,无限龙鱼遭搅聒。

紫罗帐里明月珠,把作栗蒲撩乱榝。

一方孤迥峭巍巍,十字纵横活鱍鱍。

我昔堕渠齑瓮中,倔强依前淹不杀。

而今寰宇幸清平,谁道岷峨在天末。

昨夜西风撼太虚,石牛惊走泥牛喝。

一吸沧溟彻底乾,憍梵钵提长吐舌。

大悲千眼擘不开,无言童子空忉怛。

炷香为寿阿僧祇,绍兴五年八月八。

(0)

颂古·其五

新妇骑驴阿家牵,潦倒禅翁雪满颠。

不解炉头煨死火,客来偏爱出人前。

(0)

送莫内翰五首·其四

试问同参参底事,华亭秋晚水如天。

离钩三寸无人会,风起芦花落钓船。

(0)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九十七

二月春过半,园林一样新。

傍花看蝶舞,近柳听莺吟。

远客来相访,还曾悟此心。林郑珍,井底种林檎。

今年桃李贵,一颗直千金。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