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酬楚兴三颂·其二答施衣》
《次韵酬楚兴三颂·其二答施衣》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给孤长者寻常有,应供如来不易逢。

二施本无差别理,莫论庭柏与庭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易(bù yì)的意思:不容易;困难

差别(chā bié)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或差异。

长者(zhǎng zhě)的意思:指年长者,尊称年长的人。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应供(yìng gòng)的意思:按照规定或要求供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次韵酬楚兴三颂(其二)答施衣》。诗中探讨了施舍与供养的主题,以及它们在佛教哲学中的意义。

首句“给孤长者寻常有”,以“给孤长者”为典故,指的是佛陀时代的一位富有的施主,他经常给予他人财物。此句暗示施舍行为的普遍性,无论贫富皆可行之。

“应供如来不易逢”,则表达了遇见佛陀或得到其教诲的难得,将施舍与精神上的供养相提并论,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供养更为珍贵和稀有。

“二施本无差别理”,指出物质的施舍与精神的供养在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都体现了慈悲与奉献的精神。这反映了佛教中“一切法平等”的思想,即所有善行在佛法的视角下都是平等的。

“莫论庭柏与庭松”,最后两句以庭院中的柏树和松树为喻,意指不应仅从表面形式上区分施舍与供养的价值,而应深入理解其内在精神价值。柏树与松树虽各有特色,但在诗人的比喻中,象征着不论形式如何,真正的价值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慈悲与奉献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比物质与精神的施舍,以及对不同形式供养的思考,传达了佛教中关于慈悲、奉献与内在精神价值的重要理念。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游龙门山次程公韵

路转横塘入乱峰,遍寻萧洒兴无穷。

楼台特起喧卑外,村落随生指点中。

溪傍五云清逗玉,松分八面翠成宫。

归途父老欣相语,今日程公昔谢公。

(0)

送佛印

抱包初舍蔚头蓝,江月松风处处参。

他日惠林为上首,几年弥勒作同龛。

真珠撒帐开新座,飞鸟衔花绕旧庵。

云散虎溪莲社友,独依香火思何堪。

(0)

与秦少游于恭敏李公闲燕堂联句

黄叶山头初带雪,绿波尊酒暂回春。

已闻璧月琼枝句,更看朝云暮雨人。

老愧红妆翻曲妙,喜逢佳客放怀新。

天明又出桃源去,仙境何时再问津。

(0)

次韵刘逊父以宁斋诗二轴作以还之

扬舲偶过海边州,一见名郎破百忧。

荀氏诸龙俱俊伟,河东小凤最风流。

明珠白璧俱投报,细草幽花入献酬。

别驾旧斋何足念,文昌新府待公游。

(0)

次韵孔彦常舍人曝书

上帝图书府,传观诏特容。

嘉宾苍佩玉,盛馔紫驼峰。

散帙牙签乱,开函锦袭重。

君羹如可请,愿备北堂供。

(0)

题赵团练画江干晚景四绝·其四

晓浦烟笼树,春江水拍空。

烦君添小艇,画我作渔翁。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