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灵峰寺壁》
《题灵峰寺壁》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到来

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íngfēng
sòng / shì

língfēngshānshàngbǎotuóbáidōngyòudàolái

qiánshìyúnjīnshìyóumiàogāotái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到来(dào lái)的意思:指某个时间点或某种情况的到来。

德云(dé yún)的意思:指道德高尚的云彩,比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操守。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高台(gāo tái)的意思:指地势高而平坦的台地,也比喻地位高、权势大。

灵峰(líng fēng)的意思:指人的才能、智慧或道德修养非常高超。

前世(qián shì)的意思:前世指的是过去的生活,尤指前世的因果报应。

世德(shì dé)的意思:世世代代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依稀(yī xī)的意思:模糊地看到或记得,不清晰或不确切地知道。

注释
灵峰山:一座山的名字。
宝陀寺:一座寺庙的名字。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象征诗人年龄。
东坡:苏轼的号,这里指苏轼本人。
前世:过去的一生或前生。
德云:善行或美德。
我是:指现在的自己。
依稀:模糊不清,隐约记得。
妙高台: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象征崇高的境界。
翻译
灵峰山上的宝陀寺,白发苏东坡再次来访。
前世的德行如今我承继,隐约还能记得那高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题灵峰寺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崇敬,以及对自己前世今生的一种超脱感悟。

"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苏轼再次踏访灵峰山上的宝陀寺的情景。"白发东坡"指的是年迈的苏轼自称,他的头发已然斑白,但依旧怀抱着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

"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前世与今生之间联系的一种感悟。他自称为"前世德云",而现在的他则是苏轼,这里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出世间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往昔美好记忆的留恋和怀念。"妙高台"可能是指一处高台或是佛教中的某个境界,诗人似乎还保有一丝对那份美好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苏轼对灵峰山宝陀寺的再次拜访,以及他对自己前世今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佛法和生命轮回的一种理解与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客自澄江归有赠

浮远堂前路,微风稳放舟。

江昏茶磨雨,烟暝弩台秋。

入馔花鸡脆,开封绿蚁浮。

西塘十八里,来往候潮头。

(0)

客至

不向红尘去,閒眠日几回。

馀花山槿落,小卉海棠开。

制解僧初出,凉生客渐来。

共言西涧冰,经夏起枯埃。

(0)

荅陈司理卧子

峻节山阴道,鱼书过婺州。

远人惊异数,高论许同舟。

僻壤兰为国,荒城竹作楼。

自怜随去住,淮海亦曾留。

(0)

将至清源作

清源看不远,暮色逐征涂。

寒入萧萧树,身随汎汎凫。

扁舟渔火乱,明月水天孤。

苦受微官縳,高阳愧酒徒。

(0)

秋日南园得深字

傲吏苦侵寻,名园惬素心。

晚风随径曲,秋色入林深。

家酿开桑落,山翁卧竹阴。

柘枝歌正好,小妓莫停斟。

(0)

漳州院中桂花

炎海愆花信,高秋著桂丛。

众芳萧瑟后,独秀草亭中。

泫露金茎似,飞霜玉树同。

明朝复长路,开落任天风。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