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红儿诗·其九十六》全文
- 注释
- 栀子: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的花卉,有香气。
同心:指花朵中心部分,象征着爱情或亲密关系。
裛露:沾湿露水。
垂:下垂。
深恐:深深忧虑。
人知:被人知道。
花前:花丛之前,常指饮酒赏花之地。
醉客:喝醉的客人。
频相问:频繁询问。
红儿:可能是诗人的爱慕对象或者友人的名字,也可能是对女子的美称。
阿谁:疑问词,意为‘谁’。
- 翻译
- 栀子花心沾满露珠低垂,采摘下来怕无人知晓。
在花前醉酒的客人频繁询问,这花不送给红儿又能赠予何人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花前独赏之景。"栀子同心裛露垂,折来深恐没人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独自享有的情感。"花前醉客频相问,不赠红儿赠阿谁"则透露出诗人在酒酣胸热之际,对周围人的询问持保留态度,似乎只有那不被赠送的红颜知己,才能与他共享这份美好。
诗中栀子花象征着纯洁和高洁,而"同心裛露垂"则强调了这种美好的独特性。"折来深恐没人知"显示出一种对外界的警惕,害怕这种美好被外人发现破坏。"花前醉客频相问"中的"醉客"形象,则是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一种放松和忘我,而"不赠红儿赠阿谁"则表明了诗人对某个特定对象的深情,似乎只有这个人能够真正理解并欣赏这种美好。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独特美学追求的诗作。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巧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与内心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