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屋煎黄蜡,官炉焙荔支。
地蛮游宦少,县小迓宾迟。
鼻祖曾吟处,荒苔想满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而宁静的乡村风光图景,同时也融入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首句“天河那可到”,通过对天河的遥望,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的向往之情。紧接着,“山顶翠参差”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其中“翠参差”形容树木的郁郁葱葱,生动传神。
中间两句“村屋煎黄蜡,官炉焙荔支”,通过对比村野与官府的烛火和祭品,描绘出乡土生活的平实与官方礼仪的庄重。这里的“煎黄蜡”可能暗示着夜晚的宁静,而“焙荔支”则是古人祭祀时所用的物品,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下半首“地蛮游宦少,县小迓宾迟”,诗人通过对地位低微者(地蛮)与官宦子弟活动的描述,以及对县城规模大小和宾客来往频率的提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里“游宦少”可能指的是年轻的读书人或小官员,而“迓宾迟”则表达了一种期待与等待。
末两句“鼻祖曾吟处,荒苔想满碑”,诗人通过对先祖遗迹的提及和对古老碑文的遐想,流露出深厚的情感。这里“鼻祖”指的是远祖,“曾吟处”表明这是一处有历史的所在,而“荒苔想满碑”则是诗人站在荒废的碑前,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乡土生活、社会活动以及个人情感的多维度描写,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