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村闻笛》
《江村闻笛》全文
宋 / 薛季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筱]韵

江村风色秋江渺,林薄无人闹幽鸟。

长笛一声金吹寒,知有渔舟红蓼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笛(cháng dí)的意思:指长而狭窄的笛子,比喻言辞犀利、直截了当。

风色(fēng sè)的意思:指风的气势和色彩,比喻景物或事物的气势、情趣或特点。

红蓼(hóng liǎo)的意思:形容人的脸色或气色红润、健康。

金吹(jīn chuī)的意思:形容吹嘘、夸大事实。

林薄(lín bó)的意思:指人口稀少,人迹罕至的地方。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渔舟(yú zhōu)的意思:渔舟指的是渔民的船只,也常用来比喻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村秋景图。诗人薛季宣以细腻的笔触,将江边的自然风光与悠扬的笛声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江村风色秋江渺”,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江村在秋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辽阔深远,给人一种开阔而又寂寥的感觉。“渺”字形象地描绘了江面的广阔无垠,与“秋”字相呼应,渲染出秋天特有的萧瑟氛围。

接着,“林薄无人闹幽鸟”一句,转而描写江边的树林,虽然没有人的喧闹,但鸟儿们却在林间自由自在地鸣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闹”字并非指嘈杂,而是生动地表现了鸟儿们的欢腾与自由,与前一句的“渺”形成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力。

“长笛一声金吹寒”是全诗的高潮,诗人通过笛声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笛声悠扬,仿佛穿越了寂静的空气,带有一种寒意,既体现了秋日的凉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慨。这笛声不仅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悠远的江边,感受到了那份淡淡的哀愁与深邃的情感。

最后一句“知有渔舟钓红蓼”,以渔舟和红蓼为画面的点缀,不仅丰富了诗的视觉效果,也寓意着生活的简单与宁静。红蓼作为秋季的植物,其鲜艳的颜色在江面上映照,与渔舟的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感,也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收获。

综上所述,薛季宣的《江村闻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画卷,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哲思的深刻领悟。

作者介绍
薛季宣

薛季宣
朝代:宋   字:士龙   号:艮斋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   生辰:1134~1173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猜你喜欢

玉楼春.和师韵

诸公日日闲团聚。饭罢时时眼厮觑。

专专惟望马风言,怎敢玄玄轻泄露。

常常只把气神护。谨谨调和龙虎步。

徐徐炼就九还丹,个个成仙云外去。

(0)

满庭芳

道教初兴,释门微显,一兴一废如然。

达磨阐教,东土至西天。

都是后学晚辈,贪酒色、损坏真源。

争财气,不依教法,也望到西天。

三千年一遇全真,大教甲子天年。

丘公阐教,万朵金莲。上界群仙。

在世诸魔,难道化才贤。

君知否,今番不遇,更待万余年。

(0)

红窗迥

情欲消亡,脱了根尘。乐虚恬淡崇真。

形如野鹤,性似孤云。到处为家,风为伴,月为邻。

住世无心,异俗超群。握玄机、哩啰哩仑。

省一点颜貌常新。得至真功,全真行,侍真君。

(0)

寄赠西川御史薛端公益州司理刘大著陕路运使臧殿院梓州提刑唐察院

四贤同在两川时,不独民间斗察微。

蜀魄血流啼亦少,巴猿肠断叫应稀。

文君酒旨停红旆,神女云从慝绣衣。

雪尽沉冤题尽景,齐看诏向十州归。

(0)

寄陈越学士托附魏仲容

取次升沈论等差,云霄独不忘泥沙。

常流对面如千里,密友终身似一家。

魂梦因君游辇毂,书题为我寄烟霞。

仲容到日还应说,半纪相思两鬓华。

(0)

送唐殿院罢蜀中提刑赴诏兼呈孙大谏

花骢出蜀瘦行难,急诏乘轺定峻迁。

清雪人如辞父母,白云客似别神仙。

堪晓望晴霞烂熳,伴宵征暑月团圆。

寄语集贤孙大谏,莫嫌未和旧诗篇。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