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为霜髯老,西望倚黄楼。天如水,云似扫,素魂流。
踏尽疏桐影,更复为君留。
对语(duì yǔ)的意思:对语指的是两个相互呼应的词语或语句。它们在意义上相互对应,形成一种对仗的结构。
故国(gù guó)的意思:指自己出生或长大的地方,故乡。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羁愁(jī chóu)的意思:指因离乡背井、困于他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今夕(jīn xī)的意思:今天晚上
惊鹊(jīng què)的意思:指突然受到惊吓而惊飞的鹊鸟,比喻人受到惊吓后突然离开或逃走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突然失去勇气、信心或胆怯的情况。
南枝(nán zhī)的意思:指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人或事物。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清景(qīng jǐng)的意思:指景色明净清爽,没有瑕疵。
霜髯(shuāng rán)的意思:指年老的胡须,多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濯锦(zhuó jǐn)的意思:洗涤锦缎,比喻洗去耻辱或玷污。
相随(xiāng suí)的意思:相互跟随,彼此陪伴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徐州(xú zhōu)的意思:徐州之鹿是指徐州的鹿,比喻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或特权地位而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
玉蟾(yù chán)的意思:指人的两只手,也比喻夫妻之间的相互依恋。
中秋(zhōng qiū)的意思:形容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时刻。
今夕何夕(jīn xī hé xī)的意思:指某个特定的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时间的短暂和转瞬即逝。
这首宋词《水调歌头·其二》是周紫芝所作,描绘了作者在中秋之夜,伴随月光漫步于濯锦桥边,感慨时光流转,与友人共度佳节的情景。"几度照中秋"表达了岁月如梭,月光多次照亮这个节日,而"万里相随何处"则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和离别的遥远感。词中通过"吴波越嶂"和"古徐州"的意象,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寓含着对故乡的怀念。
"应为霜髯老,西望倚黄楼",诗人以霜白的须发自比,表达出对年华老去的感叹,以及对登高远眺故乡的渴望。接下来的"天如水,云似扫,素魂流"运用比喻,描绘出中秋月夜的宁静与澄澈,仿佛灵魂也在月光下飘荡。
"不知今夕何夕,相对语羁愁",诗人与友人共话离愁,感叹身在异乡的无奈。"记易南枝惊鹊,还对玉蟾羞"借典故抒发思乡之情,暗示自己如同南枝上的鹊,被离别之苦所惊扰,面对明月感到羞愧。最后,"踏尽疏桐影,更复为君留",诗人表示愿意在月光下陪伴友人,直到深夜,体现出深厚的友情。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将中秋月夜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浓厚的怀旧与离愁之情。
雨湿花房,风斜燕子,池阁昼长春晚。
檀盘战象,宝局铺棋,筹画未分还懒。
谁念少年,齿怯梅酸,病疏霞盏。
正青钱遮路,绿丝明水,倦寻歌扇。
空记得、小阁题名,红笺青制,灯火夜深裁剪。
明眸似水,妙语如弦,不觉晓霜鸡唤。
闻道近来,筝谱慵看,金铺长掩。
瘦一枝梅影,回首江南路远。
夜读书窗未觉贫,朝看万瓦没鱼鳞。
飘来灞岸春风絮,泻下瀛洲玉斛尘。
笑我冗怀多俗事,羡君清思独凝神。
遥怜夜月山阴道,还有扁舟乘兴人。
殊庭天柱西,微径罗荆榛。
驱车谷口亭,清气已迫人。
元锁为我开,灵关岂无津。
棋枰俨遗局,乳盖垂空轮。
侧闻千载前,住此多隐沦。
冥翳不可识,抱朴终成真。
仙凡自有分,喧寂难并陈。
叹息取归路,吾犹湿嚣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