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辞万里远,都向一江开。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凋伤(diāo shāng)的意思:指花草凋谢、叶子枯黄的情景,比喻事物衰败或人的精神状态低落。
东皇(dōng huáng)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东方皇帝,也用来形容地位崇高、权势极大的人。
粉黛(fěn dài)的意思:指女子妆饰得体,文雅美丽。
橘树(jú shù)的意思:比喻人才或事物的出现能给人带来希望和喜悦。
梅柳(méi liǔ)的意思:梅柳指的是梅花和柳树,分别代表着冬天和春天。它形容事物的变化和轮回。
褊性(biǎn xìng)的意思:形容人心胸狭窄,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日夜(rì yè)的意思:日夜指的是白天和黑夜,常表示时间连绵不断,不分昼夜。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题为《赋得梅柳渡江春》。诗中以梅柳为载体,描绘了春天渡江而来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首句“梅柳亦何知,东皇日夜催”,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梅柳以无知之态,同时借“东皇”(古代神话中的春神)的催促,暗示了春天的不可阻挡,万物复苏的自然规律。接下来,“难辞万里远,都向一江开”,进一步描绘了春天跨越千山万水,最终汇聚于一江之上的壮观景象,展现了春天的浩瀚与磅礴。
“粉黛弄未歇,凋伤倏巳回”,则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变化。粉黛象征着春天的色彩与生机,它们在大地上尽情展现,未曾停歇;而凋伤则是冬天留下的痕迹,但在春天的温暖下,迅速恢复生机,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循环不息。
最后,“犹能胜橘树,褊性不逾淮”,以橘树为例,强调了春天的力量能够超越地域的限制,使得即使是在淮河以北的地区,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展现出春天的普遍性和影响力。整首诗通过对梅柳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力,以及自然界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