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石(bái shí)的意思:指纯洁无暇、无瑕疵的石头。
碧洞(bì dòng)的意思:指清澈透明的水洞或深潭。
必胜(bì shèng)的意思:必定获胜,必然胜利
骖鸾(cān luán)的意思:指两种不同的鸟类,也用来形容两个不同的人。
叠鼓(dié gǔ)的意思:指连续不断地鼓起,形容声音或气势连绵不断。
公案(gōng àn)的意思:公案指的是官府办案的案件。在现代用法中,公案泛指一切案件,特别是引起公众关注的重大案件。
归鞍(guī ān)的意思:指马匹归回到马鞍上,比喻人回到原来的位置,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红泉(hóng quán)的意思:红色的泉水。形容水色鲜红的泉水。
湖山(hú shān)的意思:湖山是指湖泊和山脉,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观。
湖南(hú nán)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意图或行为隐秘,不容易被看透或识破。
南公(nán g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在公众面前表现得非常谦虚、低调。
偏宜(piān yí)的意思:偏向适宜,倾向适当。
青崖(qīng yá)的意思:指险峻的山崖或悬崖。
十月(shí yuè)的意思:指时间或期限的最后阶段,也用来形容事物接近完成或结束。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白石生(bái shí shēng)的意思:指事物自然而然地产生或发展。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作品,名为《西江月.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历龙隐岩时的所见所感,并且是以唐代诗人陶渊明、商颂的韵味进行创作的。
首句“碧洞青崖著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碧”字形容山色之绿,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青崖”则是山石之色与天气相映,显得格外坚硬。“著雨”二字,则让人们联想到雨水滴落在岩石上的情景,既增添了动态的美,也烘托出一种湿润而清新的氛围。
“红泉白石生寒”一句中,“红泉”与“白石”的鲜明对比,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泉水与岩石的颜色之美,更通过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传达出一种冷峻而又清冽的意境。
接着,“朅来十月九湖山”一句,诗人提到时令和地点,表明此行是在农历十月,也就是深秋时节,游历于九湖之中的某座山中。这里的“朅来”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叹,而“九湖山”的具体指代则增加了诗歌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深度。
“人笑元郎太漫”一句,则透露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可能是在友人的调侃中,诗人自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些过于放纵或不拘小节。
而后,“绝壑偏宜叠鼓,夕阳休唤归鞍”,则是诗人对景色的进一步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这里,“绝壑”指的是深邃的山谷,而“偏宜叠鼓”则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击打战鼓似乎特别合适,这不仅是对声音美学的追求,也是对雄伟景象的一种呼应。“夕阳休唤归鞍”,则是在夕阳的余晖下,诗人感到疲惫,不再召唤马匹,而是选择停下来,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最后,“兹游未必胜骖鸾。聊作湖南公案”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旅行的评价与总结。这里“兹游”指的是这一次的游历,“未必胜骖鸾”则是说这次的经历可能不如传说中的骖鸾(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凤凰之鸟,象征着美好而难以企及的事物)那么非凡。最后,“聊作湖南公案”,则意味着诗人将此行所感所思,作为一份对未来的记录和留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