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处人(chǔ rén)的意思:处人指的是能够与人相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上冢(shàng zhǒng)的意思:上冢指人死后安葬在坟墓中。
听子(tīng zǐ)的意思:指听取别人的劝告、忠告或意见。
桐花(tóng huā)的意思:指人生短暂,比喻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细雨(xì yǔ)的意思:细小的雨点
乡里(xiāng lǐ)的意思:指本乡本土的人,也可以泛指同乡、同地的人。
遥知(yáo zhī)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得知事物的真相或情况。
雨湿(yǔ shī)的意思:指雨水浸湿,形容雨水很大,湿度很高。
征衣(zhēng yī)的意思:指战时动员民众,征用衣物供军队使用。
子规(zǐ guī)的意思:子规是一个古代的乐器,代表着规矩、纪律和秩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三月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故乡的深切情感。
首句“三月藤江听子规”,以“藤江”点明地点,藤蔓生长于江边,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子规鸟的啼鸣在三月的藤江上回荡,声音清脆而哀婉,仿佛在诉说着春日的寂寥与生命的轮回。这一句通过听觉感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
次句“桐花细雨湿征衣”,进一步渲染了春雨绵绵的景象。桐花盛开,细雨轻洒,不仅为画面增添了色彩,也使得行人的衣物沾湿,增加了几分旅途的艰辛与浪漫。这句诗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让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腻与温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可能正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后两句“遥知乡里逢寒食,处处人间上冢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祭扫祖先坟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诗人想象着在遥远的家乡,人们正聚集在一起,进行寒食节的祭扫活动,这种场景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最后一句“处处人间上冢归”描绘了一幅家家户户都参与祭扫的热闹场景,既体现了节日的庄重,也反映了人们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石大理拱辰
昔我游漳河,遘子结欢好。
穆生携其醴,邃古恣搜讨。
及乎承平日,子壮予亦老。
朔风吹飞藿,倏忽辞中道。
为合长苦晚,为别长苦早。
蒲柳不待冬,引分就枯槁。
寄言和氏璧,斯世方共宝。
为照当有时,有光且自葆。
将以伏阙北首晨发即事有作
维稍候鸣潮,伺钥遵广陌。
晨鸡再三号,使我天地白。
太阳丽层霄,万象欣自获。
痛彼泉下台,永閟无生色。
微抑不见宣,苟存终何益。
席藁一上书,引领希察识。
苍麟代司阍,精卫声不隔。
倘返杨公葬,得从原阡侧。
焚山无馀怼,誓墓有遗则。
远愧密亲来,杯酒相慰藉。
鸿雁冥冥飞,焉知非谋食。
负耒安馀年,托心在兹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