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僧 院 小 泉 井 唐 /方 干 亦 恐 浅 深 同 禹 穴 ,兼 云 制 度 象 污 樽 。窥 寻 未 见 泉 来 路 ,缅 想 应 穿 石 裂 痕 。片 段 似 冰 犹 可 把 ,澄 清 如 镜 不 曾 昏 。欲 知 到 底 无 尘 染 ,堪 与 吾 师 比 性 源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曾(bù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澄清(chéng qīng)的意思:指通过解释、证明等方式来消除误解或疑虑,使事情变得清楚明了。
到底(dào dǐ)的意思:表示追问问题的根本所在,也可用于强调或加强语气。
窥寻(kuī xún)的意思:暗中观察、探寻。
来路(lái l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不明确或者不能确定。
裂痕(liè hén)的意思:指物体表面出现的裂纹或裂缝。也比喻事物内部出现矛盾、分歧或破裂的现象。
缅想(miǎn xiǎng)的意思:回忆、怀念过去的事物或人。
片段(piàn duàn)的意思:指事物或概念的一部分或一段。也指事物的零散残缺之物。
浅深(qiǎn shēn)的意思:形容程度浅或深。
师比(shī bǐ)的意思:指同门师兄弟之间的师徒关系,也可泛指同一行业或领域内的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关系。
污樽(wū zūn)的意思:指被沾染污垢的酒坛子,比喻与坏人或坏事有关联。
无尘(wú chén)的意思:没有灰尘,指清洁整洁。
犹可(yóu kě)的意思:还可以;尚可
禹穴(yǔ xué)的意思:指水利工程中的水道或水源。
制度(zhì dù)的意思:制度是指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行为而制定的一套规则和程序。
- 翻译
- 也担心这井深似禹王治水时的深渊,加上听说其构造类似盛满污物的酒器。
探寻井水来源却看不见泉水路径,遥想它应该是穿过了岩石的裂缝。
水体部分像冰一样可以捧起,清澈得如同镜子从未模糊。
想要知其底部毫无污染,足以与我老师的纯洁本性相媲美。
- 注释
- 亦恐:也担心。
浅深:深浅,这里指深度。
禹穴: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所挖掘的深洞,比喻极深之处。
兼云:并且听说。
制度:构造,结构。
象污樽:像装满污物的酒器,比喻不洁。
窥寻:探寻,探索。
未见:没有看见。
泉来路:泉水的来源路径。
缅想:遥想,遐想。
应穿:应该穿透。
石裂痕:岩石的裂缝。
片段:这里指水的一部分。
似冰:像冰一样。
犹可把:仍然可以捧起来。
澄清:清澈透明。
如镜:像镜子一样。
不曾昏:从未变得模糊。
欲知:想要知道。
到底:直至最深处。
无尘染:没有被尘埃污染。
堪与:足以与…相比。
吾师:我的老师。
比性源:比较本性源头的纯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僧院中的小泉井,通过对泉水和井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与内心世界的宁静。诗中的意象丰富,如“亦恐浅深同禹穴”表明泉水的深邃神秘,不亚于古代大禹治水时的壮观;“兼云制度象污樽”则是对井的结构和历史沧桑的一种比喻,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文明的尊重与怀念。"窥寻未见泉来路,缅想应穿石裂痕"这两句,通过对泉水来源之谜的探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片段似冰犹可把,澄清如镜不曾昏"则描绘了泉水的清冽和井水的明净,形象地将其比作未被世间尘埃所污染的纯洁之物。
最后两句“欲知到底无尘染,堪与吾师比性源”表达了诗人希望了解泉水是否能够始终保持其清澈不变,同时也暗示了对僧院中修行者心性清净的一种赞美和向往。整首诗通过对小泉井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于自然、历史和禅意的深刻体悟,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拜新月慢
嫩柳成阴,乱红飘砌,莫自登高临远。
独立雕栏,问梁间双燕。
向何处,特地、窥他画阁残梦,又误几番春浅。
风雨凄凄,定蛾眉难展。记当时、薄醉桃花面。
甚而今、暗里春光换。约得杜宇声声,奈南来无雁。
正天涯、旅客愁中见。沉烟袅、一一回文篆。
渐瘦却、镜里朱颜,待归来教看。
洞仙歌.梦女伴
月昏灯晕,向鸳鸯衾底。行尽江南数千里。
见绿窗、女伴笑靥迎人,低宝髻,斜倚瓶花小儿。
问羁人邸舍,风雨钟残,可忆吴门旧烟水。
侬道九回肠、夜夜乡关,幸画舫、今朝归矣。
正红袂、分花喜还疑,怕者度、相逢又成梦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