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范长倩偕隐天平山居四首·其二》
《范长倩偕隐天平山居四首·其二》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滇海奇游万里馀,天平楼阁化人居。

鹿门不独偕庞隐,彤管犹闻续汉书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独(bù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只是

滇海(diān hǎi)的意思:指滇池,也可引申为广阔无边的大海。

汉书(hàn shū)的意思:指《汉书》,是东汉时期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一部中国历史书籍。

化人(huà rén)的意思:指改变人的性格、品行或使人有所转变的行为。

楼阁(lóu gé)的意思: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物,也比喻高层次、高档次的文化事业。

鹿门(lù mén)的意思:指高明的人才,也指有很高的地位或者权力的人。

天平(tiān píng)的意思:指一种称重器具,也用来比喻公正、公平、平衡的状态。

彤管(tóng guǎn)的意思:指权力高、地位尊贵的官职。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范长倩偕隐天平山居四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范长倩在天平山的奇妙之旅,以及与庞隐者的隐居生活相映成趣的情景。

“滇海奇游万里馀”,开篇即以“滇海”点出远行之遥远,用“万里馀”强调行程之漫长,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旅行画卷。接下来,“天平楼阁化人居”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活巧妙融合,暗示天平山不仅风景秀丽,更有居住于此的楼阁,仿佛是人间仙境。

“鹿门不独偕庞隐”,这里借用了庞德公偕庞统隐居鹿门山的故事,表达了范长倩与庞隐者一同隐居的志趣相投。通过“不独”二字,强调了这种隐逸生活的共同追求,并且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精神上的共鸣。

“彤管犹闻续汉书”,“彤管”在这里可能是指书写工具或文献,暗指范长倩在隐居生活中仍能继续撰写著作,延续历史文化的传承。这一句既是对范长倩才华的赞颂,也体现了他对文化事业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范长倩在天平山的隐居生活,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友情和精神追求的向往。董其昌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创作出了这首富有深意的诗作。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癸亥秋日同人宴集真如塔院怀曹秋岳先生

两国人文会,岷峨本竞高。

于今江布席,孰与谢公豪。

霜染秣陵树,波传胥岭涛。

盘空同极目,延望主风骚。

(0)

亭林先生寓曲沃卧病小愈走书相闻即遣使起居奉诗·其二

王路风流缟带长,霸图聊托晋初乡。

遗音西国思千里,老眼中原泪数行。

春逼梦随池草绿,腊残清引阁梅芳。

曾论徽祀虚笾豆,许傍新宫自筑堂。

(0)

登代州白人岩因饮孙园二首·其二

只觉前厓好,何人并结庐?

鹫岩光倚薄,香阁静含虚。

法境清凉外,人烟战伐馀。

因声寄莲社,吾志在山居。

(0)

程义士婴墓·其二

藉地愁无似,凭高泪不穷。

古渠移数壑,新雨落双虹。

故国浮云外,中原蔓草中。

乱余忆黄绮,流汗浃臣躬。

(0)

祝山如席上同钱饮光先生夜话·其二

野衲云山隐自招,高僧列传党人谣。

书中甲子题三径,袖里春秋纪六朝。

路觅西来传梵铎,禅安东渡挂诗瓢。

心灰久已同枯井,不逐风波似汐潮。

(0)

次和过浮溪馆见绿阴之作·其一

春红别树动成旬,池面圆荷贴水新。

自分药栏兼竹穊,一生长作浣花人。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