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苦翻避甘,能寒岂慕燠。
- 鉴赏
这首诗以“蓼虫不徙葵,水虫不迁陆”开篇,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生物特性来比喻人的习惯与选择。蓼虫和水虫分别代表了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它们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即使有更好的选择。这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人们往往因为习惯或舒适区而不愿意尝试新事物或改变现状。
接着,“习苦翻避甘,能寒岂慕燠”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这里的“苦”与“甘”,“寒”与“燠”分别代表了生活的艰辛与甜美,寒冷与温暖。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人在面对不同生活状态时的取舍心理。人们往往倾向于回避困难,追求安逸,即使在寒冷中也不向往温暖,这反映了人性中对舒适与安全的本能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探讨了人类在面对选择时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燕士李叔成静怡精舍
守道岂忘世,脉脉重端居。
旷怀不可极,清风生太虚。
寂寂独无营,欣欣常有馀。
童子启窗户,昼读孔氏书。
窅然在隘巷,时来长者车。
问我何栖迟,东陵未丘墟。
矧伊幽州士,胡为卧空庐。
答云各有志,素丝尚匪污。
相从赋《黄鸟》,驾言歌《白驹》。
凤兮或来下,愧彼狂接舆。
游晋溪
访古晋祠山,晓集汾水桥。
星河没惨淡,野色见平遥。
树鸟啼冥冥,涂马鸣萧萧。
游车接飞盖,驾言修禊朝。
荒城忽已迥,远峤如相招。
振衣投林丘,浥露□尘嚣。
涧壑耸绿桧,原隰散红桃。
敞殿罗幢幡,虚庭杂牲醪。
逶迤广寒宫,献酬瑶池皋。
境胜地亦灵,心悦神自超。
法鼓青山巅,仙家白云标。
极留不可暂,鹤唳天风高。
春草轩诗
春阳播淑气,百卉生华滋。
光风一披拂,蔼蔼浮云晖。
幽芳澹露晓,秀色含烟霏。
乃知造化心,玄泽无停机。
伊人早失怙,抚育仰母慈。
高门赖扶植,况复蕃孙枝。
清时表宅里,巨扁揭华榱。
门轩俯平绿,每怀贞曜诗。
念慈恩罔极,欲报心无涯。
堂前树萱草,堂下罗斑衣。
愿言勤爱日,永与庄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