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重 简 王 明 府 唐 /杜 甫 甲 子 西 南 异 ,冬 来 只 薄 寒 。江 云 何 夜 尽 ,蜀 雨 几 时 干 。行 李 须 相 问 ,穷 愁 岂 有 宽 。君 听 鸿 雁 响 ,恐 致 稻 粱 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寒(bó hán)的意思:形容天气寒冷,但寒冷程度不深。
稻粱(dào liáng)的意思:稻粱是指稻谷和粱谷,泛指粮食。也用来比喻食物、生活等物质条件。
鸿雁(hóng yàn)的意思:比喻亲友离别或相思之情。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甲子(jiǎ zǐ)的意思:甲子是指中国传统的六十甲子纪年法中的一个单位,也表示六十年的周期。在成语中,甲子常用来表示长时间、久远的意思。
穷愁(qióng chóu)的意思:形容极度贫穷和忧愁。
西南(xī nán)的意思:指方向或位置在西南方向,也可引申为指西南地区。
相问(xiāng wèn)的意思:互相询问或交谈。
行李(xíng lǐ)的意思:行李指出行时所携带的物品。
云何(yún hé)的意思:用于问询事情的原因或经过。
- 注释
- 甲子:干支纪年法中的六十甲子之一,代表一个周期。
异:异常,不寻常。
薄寒:轻微的寒冷。
江云:江面上的云。
何夜:何时夜晚。
蜀雨:四川的雨。
几时乾:何时停止。
行李:行旅之事,指旅途中的事务。
穷愁:困苦和忧愁。
岂:难道,哪里。
宽:缓解,减轻。
鸿雁:大雁,古人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响:叫声。
稻粱:稻谷和高粱,代指食物。
难:困难,难以保障。
- 翻译
- 甲子年份里,西南之地气候异常,冬天只有轻微的寒冷。
江上的云何时能消散,四川的雨又何时能停歇。
行旅之事还需互相询问,困苦愁苦何时才能得到缓解。
你听到鸿雁的叫声,恐怕会让我担忧粮食供应难以保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以及行李和穷愁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困难时期人们生活之艰辛的深刻体察。
“甲子西南异”,这里的“甲子”指的是干支纪年的一个组合,而“西南异”则可能暗示着某种不寻常的自然现象或是环境变化。这种开篇便设置了一个特别的情景,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关注。
“冬来只薄寒”,诗人通过对气候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意外之感,因为在人们期望中,冬天应当是寒冷的,而现实中的寒冷却并不如预期那般强烈。这种反差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伤。
“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乾”连续两句都在询问自然界的情况,江上的云彩何时会散去?蜀地(即今四川一带)的雨水又要持续多久才会停止。这里的“江云”和“蜀雨”都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不宁。
“行李须相问”,这一句转向了人事,行李可能指的是远行者携带的简单物品,或是流离失所者的家当。这里诗人提醒读者需要关注这些人的处境,他们或许正面临着生计和未来的不确定。
“穷愁岂有宽”,“穷愁”指的是贫困和忧虑,而“岂有宽”则是询问这种忧虑是否能够得到缓解。诗人通过这个问题,表达了对这些处境艰难之人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现实中的某种残酷。
最后两句,“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则是对统治者的一种提醒。鸿雁的叫声常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远行者的思念,而“恐致稻粱难”则表达了如果不重视百姓的生活困境,可能会导致粮食短缺,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安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事的描写,以及对统治者的一番劝诫,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