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圻湖光恶,天翻万叠云。
真于百死地,扶出再生人。
未构唐公稿,几随屈子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范光湖时遭遇变故,内心自慰的情境。首句“岸圻湖光恶”,以恶劣的湖光景象开篇,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艰难与险恶。接着,“天翻万叠云”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天空中翻滚的云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动荡不安。
“真于百死地,扶出再生人”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坚韧与希望。在看似绝境的地方,仍然有人能够顽强生存下来,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不屈。这里不仅指个人的生存,也暗含着对社会、历史中那些在逆境中崛起的人物的赞美。
“未构唐公稿,几随屈子沦”两句,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屈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慨。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因遭奸佞排挤而投江自尽,后世常以屈原象征忠诚与高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未完成大业(“未构唐公稿”),但几乎像屈原一样陷入困境(“几随屈子沦”)的无奈与悲愤。
“冯夷应有意,留我献明君”两句,借神话中的水神冯夷之口,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明君赏识的愿望。冯夷本为水神,此处象征着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诗人期待有人能认识到他的价值,给予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挣扎,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希望,以及对理想与明君的渴望。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