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一首·其十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金佛与夜明珠为喻,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金佛象征着世俗的信仰与追求,而夜明珠则代表了内在的智慧与光芒。通过“金佛不度炉,铁裹夜明珠”这两句,诗人巧妙地揭示了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之间的矛盾,指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表面的装饰或形式,而在于其内在的光芒与实质。
“一槌俱粉碎,清光何处无”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转折。锤击象征着打破表面、触及本质的过程,而“清光何处无”则表达了无论在何处,内在的光明与真理都是存在的理念。这种思想与禅宗中“放下一切,明心见性”的教义相契合,强调了超越表象、直指本心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探讨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世俗观念之间的关系,鼓励读者超越物质与形式的束缚,去寻找内心深处的真实与光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夜松吹书堂作呈堇浦翰林
悄然孤松夜,不起虚堂声。
凄从主人心,飙籁含琼鸣。
空涛洗白月,天地呈漻清。
有言不为秋,焉能爽神明。
有文不为金,焉能铿华英。
君子壁四陲,永世刊俗情。
镫光艳红花,波浪沄沄生。
素琴虽未张,可以听和平。
胡三应瑞爱皋亭山水有结庐之原诗以坚之·其一
君如买宅皋亭住,须种梅花三百树。
树里茅堂树外桥,杖策寒香袭衣屦。
春残叶大转阴浓,雨过苔黏更盘互。
邻叟来传补竹方,幽禽唤与寻山路。
烟钟际暝答村春,渔火沿流破溪雾。
眼前好景画难真,身外良图计非误。
瓜皮艇小载琴来,相访柴门月初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