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不藏善,逢人说南岩。
去郭十里赢,守戒僧二三。
半酣(bàn hān)的意思:形容饮酒后醉意未醒或醉得不深的状态。
禅味(chán wèi)的意思:禅味是指禅宗的味道,也指具有禅宗思想、境界或风格的事物。
常德(cháng dé)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为人处事一贯正直、坚持原则。
尘外(ché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扰的安静和宁静。
尘凡(chén fán)的意思:指世俗的、尘世间的事物或事务。
端如(duān rú)的意思:形容言辞严肃,态度庄重,举止端正。
二三(èr sān)的意思:指年龄较小的人,也可指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的人。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疾步(jí bù)的意思:快速地步行或奔跑
警疾(jǐng jí)的意思:形容非常警惕、敏捷。
涓滴(juān dī)的意思:指极小的数量或程度,形容非常细微或微小。
弥勒(mí lè)的意思:指人心宽大,慈悲为怀。
妙语(miào yǔ)的意思:指言辞巧妙、精彩,能够表达深刻的意义或启发他人的语言。
南岩(nán yán)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坚贞不屈。
盘郁(pán yù)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密林茂盛。
辔衔(pèi xián)的意思:指驾驭马匹时握住马嚼子的辔头,比喻掌握大权,牢牢控制。
乞身(qǐ shēn)的意思:指为了某种目的或利益而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或身体。
如常(rú cháng)的意思:照常、正常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胜事(shèng shì)的意思:指成功的事情或好事情。
事须(shì xū)的意思:事情需要、必须
时日(shí rì)的意思:时间的长短,日子的多少。
谁分(shuí fēn)的意思:指事情的结果或归属不易判断,难以分辨清楚。
松竹(sōng zhú)的意思:指松树和竹子,比喻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操守。
闲人(xián rén)的意思:指没有事情做或者没有正当工作的人。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行客(xíng kè)的意思:行人、旅客
烟岚(yān lán)的意思:形容山林间烟雾缭绕的景象。
扬镳(yáng biāo)的意思:指马车行进时,车轮发出的声音。比喻人才辈出,声名远播。
野店(yě diàn)的意思:野店是指在野外或偏远地区设立的小店铺,也用来形容生活条件简陋、环境艰苦的地方。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一径(yī jìng)的意思:直路,一条径路。
佣作(yōng zuò)的意思:指雇佣他人从事某项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
幽事(yōu shì)的意思:指隐秘或私密的事情,也可以指不为人知的事情。
于时(yú shí)的意思:指适时、合时宜。
云门(yún mén)的意思:指门上有云气,形容宏伟壮丽的建筑。
造物(zào wù)的意思:指上天创造万物的能力和智慧。
征途(zhēng tú)的意思:指人们在追求梦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困难。
指南(zhǐ nán)的意思:指引、引导的书或物品
竹色(zhú sè)的意思:指竹子的颜色,也用来形容竹子的形态和品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每个字眼都透露着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情操。
"南丰不藏善,逢人说南岩" 开篇即点明主题,南丰之地不隐瞒其美好,而是主动向人诉说。这里的“南岩”可以理解为一处仙境般的所在,是诗人向往的理想之地。
接下来的"造物秘此缄" 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南岩的神秘与独特,仿佛是自然界中的一处精华,令人好奇而又难以窥其全貌。
"烟云卬全提,松竹色半酣" 描述的是一幅山中的景象,烟云缭绕,松竹在微醺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灵动。这里的“半酣”形容了一种自然而不做作的情态,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去郭十里赢,守戒僧二三" 则转入了对山中修行生活的描绘,远离尘世的喧嚣,归隐于山林之中,与僧侣为伴,是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一种向往。
"乞身满一日,幽事亦可探" 表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渴望,即便是一天的时间,也愿意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些深邃而幽静的事物。
下文中的"行客问征途,居者萦辔衔" 描写的是山中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对比,行旅之人询问归路,而居住于此的人则沉醉于这片宁静之境。
接着是"萧条野店烟,夐静弥勒龛" 一句,其中“萧条”形容了山林中清冷而肃穆的气氛,“夐静”一词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感,而“弥勒龛”则是对佛教故事中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宗教信仰的一种敬畏之情。
"念非尘外侣,谁分禅味甘" 一句中,“念非尘外侣”表达了诗人对于俗世纷扰的超然,而“谁分禅味甘”则是对禅修生活的一种赞美,认为这种生活方式能带来心灵深处的甘甜。
接下来的"受佣作闲人,自缚亦可惭" 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命态度的一种向往,即便是受雇于人,也愿意保持一份超然独立的心态。
"于时日在房,山色染霭蓝" 描写的是诗人在屋中感受到的山林之美,这里的“染霭”形容了山色渗透到家中的氛围,使得室内也充满了自然之美。
"一径盘郁青,群峰列空嵌" 是对山势的一种描绘,“一径”指的是蜿蜒曲折的山路,而“群峰列空嵌”则展现了一幅连绵不绝、层峦叠嶂的壮丽景象。
"吟泉计涓滴,瀹鼎消尘凡" 一句中,“吟泉”是诗人在山中对流泉的赞美,而“计涓滴”则是一种时间的度量,通过泉水细流的声音来计算时间。后半句中的“瀹鼎”指的是古代用于酝酒的器具,这里用以形容自然界中物象与世俗尘埃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脱凡尘的情怀。
"端如常德静,可警疾步贪" 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提醒,“端如”指的是端庄如一的德行,而“常德静”则是一种常住不变的内心宁静。这里告诫自己及他人,要保持这种宁静,不应急躁而贪婪。
"扬镳出云门,回首怜烟岚" 一句描绘的是诗人离开山中时的情景,“扬镳”意味着扬帆启程,而“出云门”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象征。后半句中的“回首怜烟岚”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不舍昼夜之情。
"公其吐妙语,胜事须指南" 最后的两句中,“公其吐妙语”可能是指诗人自身或某位高僧,以高远的智慧与语言教化世人。而“胜事须指南”则是一种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向往,通过对“南”的指引来暗示一种心之所向。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充满禅意的山中生活画卷,是一篇颇具哲理与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