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戈(bīng gē)的意思:指战争和军事行动。
疮痍(chuāng yí)的意思:疮痍是指战乱或灾难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创伤和损失。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风云(fēng yún)的意思:风云指的是风云变幻,形容世事变化快速,多用来形容人物的兴衰或事物的变迁。
廊庙(láng miào)的意思:指宽敞的庙宇或宫殿。
人为(rén wéi)的意思:由人为主动创造或引起的事物或行为。
胜算(shèng suàn)的意思:指胜利的希望和可能性。
时雨(shí yǔ)的意思:指早春时节的细雨。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四夷(sì yí)的意思:指外国人或外族民族。
天定(tiān dìng)的意思:指事情的结果由天命决定,人力无法左右。
同时(tóng shí)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件、行动或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发生或存在。
无术(wú shù)的意思:指没有才能、没有本领。
向望(xiàng wàng)的意思:向着某个目标或期望前进。
行天(xíng tiān)的意思:指能够操纵天地之力,具有超凡能力的人或事物。
倚风(yǐ fēng)的意思:指人或物倚靠在风中,形容人或事物依赖别人或外部条件才能存在或发展。
雨师(yǔ shī)的意思:指能够引雨的人,也泛指能够预知或掌控自然现象的人。
远人(yuǎn rén)的意思:指离自己远的人。
云阵(yún zhèn)的意思:云彩聚集成阵,形容密集的云层。也比喻人群或事物的聚集。
徂征(cú zhēng)的意思:指远征、出征,通常用来形容军队出发征战的场景。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王守仁所作的《谒伏波庙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自省,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思。
首句“四十年前梦里诗”,诗人回忆起四十年前的梦境,仿佛那诗句犹在耳畔,引出对往事的追忆。接着,“此行天定岂人为”一句,表达出这次行程似乎是天意安排,非人力所能决定,流露出一种宿命感和敬畏之心。
“徂征敢倚风云阵,所过须同时雨师”两句,诗人以伏波将军为榜样,表示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敢于依靠自然之力,希望所到之处能如同及时雨般滋润万物,带来和平与繁荣。
“尚喜远人知向望,却惭无术救疮痍”则表达了诗人虽心怀百姓,但自感能力有限,无法彻底解决社会的种种问题,内心充满愧疚之情。
最后,“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两句,诗人认为真正的胜利在于智慧与策略,而不在于武力征服,体现了他崇尚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治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与智慧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禁鸦片未尽有司又从而征之慨然有作
泗滨非瘴乡,万户带病色。
生涯恃罂粟,一收胜再熟。
自从著严令,辍耕稍畏缩。
城厢复穷搜,繁灯夜争匿。
厉禁行如风,窳器亦不鬻。
知弃以为取,谋国有常策。
不修邻所利,蓄计且予毒。
奈何遣专司,色喜忽捧檄。
民间疾未瘳,官办沈犹拾。
饮鸩甘如饴,贪天誇己力。
坐令刚制心,为此一挫抑。
位卑言有罪,感叹了何益。
题五洲地图
入门屋大乾坤窄,八荒四极在我室。
手扪五岳皆平地,坐视沧海忽壁立。
恍如上界一俯瞩,三分尘上水居七。
又如置身洪荒前,当时不见一人迹。
昆崙之外原无山,馀气磅礴散万脉。
东南诸国临大水,西北川原岂终极。
乃知大块非无垠,直若盆水浮败叶。
关塞古今称形胜,自我视之皆智力。
图中斑驳五色分,人种国界辨明晰。
世上沿革血染成,此图变更乍朝夕。
人间无日无干戈,一万年后知何色。
起来取图裂粉碎,无地存身计亦得。
回头新月照空墙,似闻吴质嫦娥微叹息。
竹禅画松壁歌
入门满榻山苍然,林岩飞落来樽前。
坐客四颅惊离筵,竹禅妙画神乎仙。
一松欹石石为偏,不知松石生谁先。
一松压松不见天,虚翠滴落为云烟。
羲和不闻太阴键,霜雪矗立枝干填。
苍藓剥蚀龙鳞穿,藤倒挂根相断连。
折枝忽见沧海田,平远直吞天之边。
下坐一僧闭目眠,坦腹如鼓脐如钱。
一僧侍坐耸瘦肩,捉襟扪虱齧齿巅。
客言此画当流传,两僧对坐将千年。
中兴以来神画鲜,竹禅大笔如米颠。
万象参赞化工诠,秋毫出落真宰宣。
堂下老树撑屋椽,有僧面壁闻风泉,画耶真耶禅非禅。
寄内
贫贱常戚戚,富贵常婜婜。
婜戚两无朕,祸变生东夷。
烽燧久未熄,干戈动经时。
王者岂好战,丑虏纷猖披。
狞飙振槁叶,严霜瘁枯枝。
败绩屡奏闻,旰食繁忧滋。
不才将家裔,激愤摧肝脾。
请缨岂无路,绝裾诚所悲。
骨肉渐已远,锋镝乃所私。
贫富会有尽,生死焉得知。
傫然为此别,此别非平时。
老母发浸白,定省谁扶持。
荣辱实自召,谤誉姑听之。
脱能赋归来,与君陈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