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象之石磬》
《和象之石磬》全文
宋 / 范纯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谁向西山选翠琳,中含太古自然音。

昔逢虞帝来祥凤,今与陶家素琴

清越乍敲脩竹里,坚方真合哲人心

一镌名姓将难朽,千载知君道德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道德(dào dé)的意思:

[释义]
(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构成]
并列式:道+德
[例句]
讲道德。(作宾语)

古自(gǔ zì)的意思:自古以来,从古到今。

君道(jūn dào)的意思:君主的道路,指君主所应遵循的正确政治道路。

名姓(míng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名字和姓氏。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清越(qīng yuè)的意思:清新、明亮、高洁的样子或状态。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素琴(sù qín)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饰或装饰的琴,比喻人的才华和品德纯正,没有虚伪的外表。

太古(tài gǔ)的意思:太古意指遥远的古代,形容时间久远。

陶家(táo jiā)的意思:指陶瓷家族或陶瓷世家,也可指陶瓷制作工艺高超的人。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祥凤(xiáng fèng)的意思:比喻吉祥如意、充满福气的事物

哲人(zhé rén)的意思:指具有深刻智慧和高尚道德的人。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和象之石磬》由宋代诗人范纯仁所作,通过对石磬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哲学内涵。

首句“谁向西山选翠琳”,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仿佛在询问哪位能工巧匠在西山精心挑选出了这块珍贵的翠琳石。接着,“中含太古自然音”一句,点明了石磬内蕴藏着远古的天籁之音,暗示其非凡的音乐品质和历史价值。

“昔逢虞帝来祥凤,今与陶家伴素琴”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虞帝时代祥凤的降临,象征着吉祥与和谐;而与陶家素琴相伴,则体现了石磬作为乐器的独特地位,以及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与融合。

“清越乍敲脩竹里,坚方真合哲人心”描绘了石磬演奏时的美妙场景,清脆悦耳的声音在修长的竹林中回荡,不仅触动了听者的感官,更深入心灵,引发对自然、和谐与哲学的思考。

最后,“一镌名姓将难朽,千载知君道德深”表达了对石磬永恒价值的肯定,认为其不仅在物质上留存,更在精神层面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千年后仍能为人所铭记,体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推崇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赞美了石磬的艺术美,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文化和道德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范纯仁

范纯仁
朝代:宋

范纯仁(1027年6月-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天圣五年(1027年)六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曾从胡瑗、孙复学习。父亲殁没后才出仕知襄邑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宋哲宗立,拜官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宋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
猜你喜欢

闻曹霜厓南旋小诗奉迓

故人分袂忽三秋,报道南旋解我忧。

巳会风云瞻日表,却经桑梓系兰舟。

环滁山水仍相待,怪石园亭莫久留。

古柏苍苔旧公署,近添双鹤一呦呦。

(0)

赠仲仁兄次韩曹二长官韵二首·其一

忆弟看云劳读杜,识人今日喜逢韩。

高歌白雪千金赠,增重青毡十载官。

祖道夕阳催别斝,滁南山色拥征鞍。

遥知泮水从容地,几度赓酬兴未阑。

(0)

次韵曹霜厓清明见寄

一春多梦竟难明,流水飞花伤客情。

脩禊亭荒觞未泛,登楼地僻赋初成。

狂风暴雨过寒食,野蔌山殽入夜烹。

珍重诗筒相慰藉,此心惟合向君倾。

(0)

宿布村

泥涂日已夕,草阁雨犹寒。

美睡方知倦,羁栖自鲜欢。

泉声回涧底,花气蔼林端。

往路还何许,沉沉夜欲阑。

(0)

再次前韵荅温内翰

相逢话相别,三载卧江天。

水果珍菱角,山殽饱蕨拳。

字从携酒问,诗懒向人传。

长乐钟初听,终宵欠稳眠。

(0)

送赵太守叔鸣入觐

倾盖无何又别筵,行尘望断似登仙。

九重日月三阳近,万里朝宗五马先。

有喜天颜瞻咫尺,无聊民瘼赖旬宣。

江湖放浪仍迂拙,击壤遥陪祝万年。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