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烟千井树,和磬一楼风。
月色寒沈地,波声夜飏空。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回极(huí jí)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极端的一面转向相反的一面。
极望(jí wàng)的意思:非常渴望、十分期望
井树(jǐng shù)的意思:比喻人才出众,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望中(wàng zhōng)的意思:望中指的是远远望见中心,形容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是中心,也可指期望的对象或目标。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无限(wú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界限,没有尽头或止境。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周回(zhōu huí)的意思:周围转回,形容事物循环不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情怀和深沉的友情。开头两句“物象远濛濛,周回极望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登楼远眺时所见到的迷离景象,以及心中的无限遐想。
接下来的“带烟千井树,和磬一楼风。”则是用具体的景物来烘托出一种淡远的情趣。这里的“带烟”可能指的是树木间弥漫的薄雾或轻烟,而“和磬”则形容楼宇的宁静与安逸。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
中间两句“月色寒沈地,波声夜飏空。”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登楼所感受到的清冷月光和远处传来的水波声音,这些都是对静谧夜景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末尾两句“登临无限趣,恨不与君同。”则流露出诗人登楼所得的豁然开朗之感,以及对于不能与友人共同享受这一美好时光的遗憾。这里的“无限趣”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精神境界的喜爱,而“恨不与君同”则是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无法共享美好时光的朋友的深沉思念。
相国家声旧,孙谋奕叶光。
才华真挺拔,建树岂寻常。
贤以为郎著,名因出守扬。
恩膏被齐鲁,政绩继龚黄。
儒术通敷治,词章允擅场。
披云瞻器宇,伟度识琳琅。
祖武绳经济,嘉谟卜庙堂。
欣叨大厦覆,私觊薄材彰。
腐慢遭时弃,提携愧德凉。
我生同泛梗,天意酷亡羊。
色养哀无禄,亲丧复异乡。
恒饥从妇孺,中夜独徬徨。
泪尽衰麻赤,灵归关塞茫。
麦舟谁解赠,愁病欲成狂。
宁不惜残命,还应乞大方。
深情蒙缱绻,浓荫忆松篁。
斗水枯鱼活,鸿慈再造长。
吹嘘寒谷暖,冥报吁穹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