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无所不感,诚无所不动。
以外表诸中,以物将其义。
何用(hé yòng)的意思:没有什么用处或者价值。
嗟叹(jiē tàn)的意思:表示悲叹、叹息、惋惜之情。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泣涕(qì tì)的意思:流泪而哭泣。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所谓(suǒ wèi)的意思:所谓指的是所说的、所称的,用于表示对某一事物的称谓或描述。
土木(tǔ mù)的意思:指建筑工程。
外物(wài wù)的意思:指外表的东西或物质财富。
外表(wài biǎo)的意思:指一个人或物的外貌、外观。
忘恩(wàng ēn)的意思:忘记对别人的恩情,不感激别人的帮助。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眼中(yǎn zhōng)的意思:眼睛里的中心,指非常重视、看重的对象。
以外(yǐ wài)的意思:表示除了某个范围或者某种情况之外的其他情况。
有眼(yǒu yǎn)的意思:形容人有眼力,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名为《谢周裕之(其二)》。诗中探讨了“义”与“诚”的深刻哲理,以及它们在个体情感和道德行为中的重要性。
首先,诗开篇即提出“义无所不感,诚无所不动”,强调了“义”与“诚”的普遍性和影响力,认为它们能够触及事物的每一个角落,触动人心的每一个层面。接着,“诚义既如此,外物斯何用?”一句,进一步阐述了在“诚义”的光辉下,外部世界的价值似乎变得微不足道,突显了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随后,“以外表诸中,以物将其义”则揭示了通过外在表现来传达内在意义的关联,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最后,“所谓君子诚,诚亦不虚致”表明了君子之诚并非空洞的说辞,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挚表达。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性的反思,指出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人们仍会面临“忘恩”的问题。“人有忘恩者,嗟叹而泣涕。”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惋惜和同情。诗人以“我心非土木,亦有眼中泪”结束,强调了人的情感共鸣,即便面对忘恩的行为,内心依然会产生共鸣和情感的波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义”与“诚”的探讨,以及对人性中美好与缺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伦理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沙漫漫,石簇簇,马仆车摧陇山曲。
陇山日日行不前,夜夜还从陇间宿。
关东只说羊肠坂,那知陇坂如天远。
陇阪逶迤距西域,古来此地希人迹。
山川本是隔华戎,君王直欲吞夷狄。
自从汉虏互相雠,塞上风尘无日休。
几群天马来荒外,百万征人戍陇头。
堪嗟百万征西卒,半作陇山山下骨。
谁为戎首祸斯人,后有汉武先嬴秦。
秦家无策良可嗤,汉制匈奴空尔为。
愿令边郡谨备寇,不用中原多出师。
朝来写素绢,夭矫为长松。
须臾变精思,松下貌一翁。
形如列仙双玉瞳,常随野鹿披蒙茸。
此翁腹中何所储,曾读黄虞千卷书。
一乘轩车意不乐,荷衣早拂身岩居。
此翁室中何所有,三尺囊琴一斗酒。
倚醉高歌三径纡,风流岂落柴桑后。
我欲招之翁不言,松阴槁坐静于禅。
不觉对此意转澹,掷笔牖下风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