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餐霞(cān xiá)的意思:指在高山之上吃饭,形容人居高临下,享受高尚的待遇。
触绪(chù xù)的意思:触动心中的思绪或感情。
负笈(fù jí)的意思:指背负着书籍,远离家乡去求学或进修。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聚散(jù sàn)的意思:聚集和分散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萍梗(píng gě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不重要,像浮萍一样漂泊无定。
三度(sān dù)的意思:指同一件事或同一个问题发生三次。
时听(shí tīng)的意思:时刻倾听,时时警惕
思望(sī wàng)的意思:思念、怀念远方的人或事物
万斛(wàn hú)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或估量。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乡思(xiāng sī)的意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淹留(yān liú)的意思:被水淹没而留下来
砧声(zhēn shēng)的意思:指敲打砧石所发出的声音,比喻工作、劳动的声音。
作客(zuò kè)的意思:在他人家中作客,暂时寄居。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周之瑛的《客中秋感》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深深愁绪。首句“无端作客此淹留”直接点出诗人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滞留,"无端"二字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次句“触绪能消万斛愁”进一步渲染了愁苦之深,将愁绪比喻为滔滔江水,足见其愁肠百结。
“乡思望圆三度月”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三次月圆之夜的凝望,强化了思乡之情。"砧声凉送一城秋"则以砧声和秋意,烘托出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砧声象征着妇人的劳作和家的温馨,而此时却只能独自品味秋的凄凉。
“粮空宜学餐霞去,书富犹堪负笈游”这两句,诗人寓言自己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世界丰富,暗示愿意凭借读书寻求心灵寄托,即使生活艰难,也渴望继续求知探索。
最后,“聚散年来类萍梗,何时听唱大刀头”以萍梗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比喻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团聚的期盼,以“大刀头”暗指战乱或动荡,流露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知识和安定生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筠州谈鍊师见寄
共叹昆冈火,谁知玉自分。
寂寥人境外,萧索数峰云。
真箓终年秘,空歌偶得闻。
应怜霸陵上,衰病故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