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奉 试 明 堂 火 珠 唐 /崔 曙 正 位 开 重 屋 ,凌 空 出 火 珠 。夜 来 双 月 满 ,曙 后 一 星 孤 。天 净 光 难 灭 ,云 生 望 欲 无 。遥 知 太 平 代 ,国 宝 在 名 都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火(chū huǒ)的意思:指解除烦恼、消除怒气或发泄心中的不满。
国宝(guó bǎo)的意思:指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文物、艺术品或传统技艺。
火珠(huǒ zhū)的意思:指非常珍贵的东西或人才。
凌空(líng kōng)的意思:悬空、飞跃、超越
名都(míng dōu)的意思:名城,指有名望的城市。
生望(shēng wàng)的意思:指生活的希望和期望。
双月(shuāng yuè)的意思:指两个月份同时出现在同一天的现象。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遥知(yáo zhī)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得知事物的真相或情况。
夜来(yè lái)的意思:夜晚到来;指在夜间发生或到达。
一星(yī xīng)的意思:形容极少、极少的数量或程度。
月满(yuè mǎn)的意思:指月亮圆满的状态,比喻事物达到顶点或极盛的状态。
正位(zhèng wèi)的意思:指人的地位或职位正当、合法,没有任何问题或争议。
重屋(chóng wū)的意思:指房屋坚固、重厚。
出火珠(chū huǒ zhū)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 注释
- 明堂:为当时朝廷的听政殿,火珠:明堂屋顶上用来装饰美化的宝珠。
正位:谓正式登位、就职。
按明堂之制,肇自上古,为帝王宣政教、祀宗祖之所。
故帝王正位,必造明堂。
重屋:重檐之屋。
明堂建筑,上圆下方,有两层,上层祭天,下层有五室,谓之“重屋”。
凌空: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
一作“中天”。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水上有连理树,其树柞栎也,南北对生,凌空交合。
”
夜来:入夜。
唐杜甫《遣怀》诗:“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双月:指火珠、月亮。
满:一作“合”。
曙:天刚亮。
一星:指火珠。
天净:天空明净。
遥知太平代:一作“还知圣明代”。
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
《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国宝:指火珠。
此以火珠指明堂顶上宝珠。
名都:著名的都城。
汉班固《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
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
- 翻译
- 帝王正位建造明堂重屋,明堂顶上凌空耸立火珠。
夜晚就像两个月亮升天,日晓月落高空一颗孤星。
天色明净珠光难以泯灭,云彩生起远望若有若无。
早就知晓在这太平盛世,有国宝必定出现在名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宫殿夜景,通过对比和对照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这两句设置了全诗的意境,描述了一座高大宽敞的宫殿内,璀璨夺目的珍宝——火珠,如同星辰一般悬挂在半空中。这不仅是对视觉效果的描绘,更象征着皇权的辉煌与威严。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这两句则转换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从夜晚到黎明,由多变少,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学效果。双月可能象征着平衡、和谐,而在清晨,一颗孤独的星辰却引发了对孤寂与渺茫的思考。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这两句诗人的情感开始流露,天空澄明,光芒不减,却被浮动的云朵所遮挡,这种景象让人产生了无尽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认知以及对国家宝贵之物——可能是指那些火珠等珍宝——所处之地的肯定。这也暗含着诗人对当时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宫殿夜景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于权力、秩序与永恒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盛世美好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绮罗香
屑面轻匀,搓酥滑润,传自香闺新制。
样学桃花,小印脂痕红腻。
想晓趁、戛釜时光,正娇伴、扶床年纪。
全不妨、肠断行人,垂涎先在下风矣。
桥梁临水堪认,道是蒋家妹小,食单亲试。
作罢羹汤,掺手入厨重洗。
笑曲燕、画地虚名,爱啮唇、颂椒风味。
莫教恁、说与彭郎,况宁王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