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栖禅者,因师满蜀今。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僧 鸾 归 蜀 宁 亲 唐 /张 乔 歌 诗 精 外 学 ,天 子 是 知 音 。坐 夏 宫 钟 近 ,宁 亲 剑 阁 深 。高 名 彻 西 国 ,旧 迹 寄 东 林 。自 此 栖 禅 者 ,因 师 满 蜀 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高名(gāo míng)的意思:名声很高,声誉卓著。
歌诗(gē shī)的意思:指歌唱诗篇,形容文采华美的诗歌或歌曲。
旧迹(jiù jì)的意思:指古代的建筑遗迹或历史遗迹。
宁亲(níng qīn)的意思:宁可亲自去做,也不愿意委托给他人。
栖禅(qī chán)的意思:指修行者在修禅时,身心完全融入到禅定中,达到极致的安宁和宁静状态。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外学(wài xué)的意思: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
(2).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 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 胡三省 注:“ 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宋 释 道璨 撰。以别有语録,故名外集。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参见“ 内学 ”。西国(xī guó)的意思:指西边的国家或地方,也泛指边远的地方。
夏宫(xià gōng)的意思:指权力贪婪的人或地方。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坐夏(zuò xià)的意思:指在夏天坐着不动,不愿意参与任何活动或工作。
- 翻译
- 在精研诗学之外更有博学之才,被天子视为真正的知音。
静坐于夏宫,钟声悠近,为尽孝心深入宁亲的剑阁。
他的高尚名声远播至西方各国,而昔日的遗迹仍寄托在东方的丛林之中。
自他开始在此山中修行以来,因他的影响,如今四川满是修禅之人。
- 注释
- 歌诗:作诗、吟诗。
精:精通,深入研究。
外学:除诗歌以外的学问,泛指广博的知识。
天子: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知音:理解、赏识自己才能的人。
坐夏:静坐度夏,常指僧人夏季安居修行。
宫钟:宫廷中的钟声,这里指夏宫内的钟声。
宁亲:使亲人安宁,此处指尽孝。
剑阁:地名,位于四川,以其险峻著称,这里代指诗人深入之地。
高名:崇高的名声。
彻:通达,传遍。
西国:泛指西方的国家或地区。
旧迹:过去的遗迹,历史遗存。
寄:寄托,留存。
东林:东方的丛林,这里可能指具体的佛教丛林,也可能泛指东方的寺院或修行之地。
自此:从那时起,自此以后。
栖禅者:修习禅定的人,指僧侣或隐士。
因师:由于这位大师(指前文提及的人物)的影响。
满:充满,遍布。
蜀:古地名,指四川地区。
今:现在,现今。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名为《送僧鸾归蜀宁亲》。从内容来看,诗人是在送别一位前往蜀地(今四川地区)的僧侣,并表达了对其深切的情谊和期望。
“歌诗精外学,天子是知音。”这两句表明僧侣不仅在佛法上有所修为,而且还擅长世间的诗书之学,甚至受到皇帝的赏识,被视为懂得音乐与文学的知音。这既赞扬了僧侣的多才多艺,也隐含着对其高洁品格的肯定。
“坐夏宫钟近,宁亲剑阁深。”这里则是描绘送别时的情景。夏宫可能指的是一处避暑的地方,而钟则象征着和谐与安静的氛围。宁亲剑阁深,则是说僧侣将要前往蜀地的剑门关,那里的山深而险峻,环境幽深。
“高名彻西国,旧迹寄东林。”诗人赞扬僧侣在佛法上的崇高声誉已经传遍了西方诸国,同时也提到了僧侣将要前往的蜀地,那里的东林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寺庙或静修之所。
“自此栖禅者, 因师满蜀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侣未来的祝愿,希望他在蜀地能够继续他的禅修生活,并且因着师承而在那片土地上留下深刻的足迹。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学识、品行和未来生涯的赞美,以及对送别时刻温馨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情谊深厚。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化上的交流和精神追求的映射,体现了唐代文人与佛教徒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