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霎雨晴浑不辨,濛濛惟觉润沾衣。
《雨中游大觉寺五首·其四》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大觉寺的清新与宁静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雨后山林的湿润与生机勃勃之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蒙茸涧葛湿烟霏”,以“蒙茸”形容山间藤蔓丛生的景象,与“涧葛”(山涧中的藤蔓)相呼应,营造出一片茂密葱郁的自然风光。加上“湿烟霏”的描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刚刚过去的雨水,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格外清新湿润。
次句“幽处攀跻山鸟飞”,通过“幽处”二字,强调了大觉寺所在之地的静谧与深邃。在这样的环境中,“攀跻”(攀登)的动作与“山鸟飞”形成对比,既表现了诗人探索自然之美的决心,也侧面烘托出山林的辽阔与生机。
第三句“一霎雨晴浑不辨”,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短暂与视觉的模糊,将雨后的瞬间变化描绘得生动形象。这里的“浑不辨”并非完全无法分辨,而是指在雨停之后,世界仿佛被一层薄纱覆盖,色彩与轮廓变得柔和而模糊,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受。
最后一句“濛濛惟觉润沾衣”,以“濛濛”形容雨后空气中的水汽,以及衣物上残留的湿润感。这不仅是对雨后环境的直接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对大自然清新、湿润之美的深深喜爱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成功捕捉并展现了雨后大觉寺的独特魅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渊明携酒图
渊明无心云,才出便归岫。
东皋半顷秫,所种不常有。
苦恨无酒钱,閒却持杯手。
今朝有一壶,携之访亲友。
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
区区谋一醉,岂望名不朽。
閒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
试问刘寄奴,还识此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