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白马(bái mǎ)的意思:指美丽的白马,引申为指美好的事物或人。
边塞(biān sài)的意思:边塞是指国家边疆地区,特指边境地区。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蛾眉(é méi)的意思:形容女子眉毛修长、美丽。
鸡鸣(jī míng)的意思:鸡鸣是指天亮的时候,鸡鸣声响起,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实情被揭示出来。
家子(jiā zǐ)的意思:指儿子或子女。
空自(kōng zì)的意思:空自指的是没有依靠他人或外力,自觉自愿地空下来,不进行任何活动。
枯枝(kū zhī)的意思:指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或没有用处的人或事物。
流泪(liú lèi)的意思:眼泪从眼睛中流出来。
落成(luò chéng)的意思:指工程、建筑物等完工,竣工。
莎鸡(shā jī)的意思:形容事物粗糙、简陋,不合格或质量差。
霜闺(shuāng guī)的意思:指寡妇的寂寞冷清之境。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天山(tiān shān)的意思:指巍峨壮丽、高不可攀的山峰,也可比喻高尚的人品和伟大的事业。
西池(xī chí)的意思:指人的智慧或才华出众,超过常人。
行时(xíng shí)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特定的时刻表现出色,或者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
远行(yuǎn xíng)的意思:指离开家乡或原地去远方旅行、出使、出征等。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独不见(dú bú jiàn)的意思:独特的事物或情况,很少见到或很难找到
谁家子(shuí jiā zǐ)的意思:指某人的才能、品德等超过一般人,令人刮目相看。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杂曲歌辞》。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这里诗人以壮丽的景象开篇,白马、黄龙边塞都给人一种遥远与威严并存的感觉,而“天山三丈雪”则增添了一份苍凉与凛冽之感。春去秋来,草色变换,莎鸡鸣叫在西池,都透露出时光易逝的无常。而风声、棕树响动,以及月入霜窗,都使人感到一种萧瑟孤寂。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诗人的情感在这里开始展现,他们回忆起与友人分别的往事,当时一起种下的桃树,如今已高百余尺,但桃花纷纷落下,却只剩下了枯枝。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长变化的描写,也象征着人间聚散离合,朋友之间情谊的消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他虽然知道桃树已如此高大,但最终却不能与友人共享这一切,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悲伤,只能默默流泪,感慨于无尽的相思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谊情怀,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切怀念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