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堤看去客,融水望归人。
半开还半合,窥尽满江春。
这首《柳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柳树初醒的生动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一段风流态,青青独可亲。” 开篇即以“风流态”形容柳树初春时的姿态,既表现了柳树的柔美与生机,也暗示了其独特的魅力。接着,“青青独可亲”则进一步强调了柳树在春日中的清新与亲近感,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抹温柔,让人不由自主地接近。
“沿堤看去客,融水望归人。” 这两句通过“看客”和“望归人”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期待与思念的场景。沿河而行的行人或许在欣赏着柳树的美景,心中却怀揣着对远方或故人的思念,这种情感与柳树的生长状态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希望交织的氛围。
“滴露如虫泣,含烟似頞颦。” “滴露如虫泣”运用拟人手法,将露珠在柳叶上的滑落比作虫子的哭泣,生动地描绘了清晨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的情景,同时也赋予了柳树以生命感。而“含烟似頞颦”则通过比喻,将柳树在轻烟缭绕中的姿态比作女子蹙眉,形象地展现了柳树在烟雾中的朦胧美,以及其蕴含的柔情与哀愁。
“半开还半合,窥尽满江春。” 最后两句以“半开还半合”的柳眼,象征着春天的逐渐展开,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萌动与希望。通过“窥尽满江春”,诗人表达了对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与向往,将整个画面推向高潮,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综上所述,《柳眼》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季节变换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
历乱起秋声。参差揽人虑。单吟如转箫。
群噪学调笙。乍飘流曼响。多含继绝声。
垂阴自有乐。饮露独为清。短緌何足贵。
薄羽不羞轻。螗螂翳下偏难见。翡翠竿头绝易惊。
容止由来桂林苑。无事淹留南斗城。城中帝皇里。
金张及许史。权势热如汤。意气喧城市。
剑影奔星落。马色浮云起。鼎俎陈龙凤。
金石谐宫徵。关中满季心。关西饶孔子。
讵用虞公立国臣。谁爱韩王游说士。
红颜宿昔同春花。素鬓俄顷变秋草。中肠自有极。
那堪教作转轮车。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南北朝·颜之推】听秋蝉。秋蝉非一处。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参差揽人虑。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乍飘流曼响。多含继绝声。垂阴自有乐。饮露独为清。短緌何足贵。薄羽不羞轻。螗螂翳下偏难见。翡翠竿头绝易惊。容止由来桂林苑。无事淹留南斗城。城中帝皇里。金张及许史。权势热如汤。意气喧城市。剑影奔星落。马色浮云起。鼎俎陈龙凤。金石谐宫徵。关中满季心。关西饶孔子。讵用虞公立国臣。谁爱韩王游说士。红颜宿昔同春花。素鬓俄顷变秋草。中肠自有极。那堪教作转轮车。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4567c679dc072d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