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别一路寒山》
《赋别一路寒山》全文
明 / 何吾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古木千章薜萝,懒云苔径少人过。

祇应著屐穿苔破,何意攀枝泫泪多。

春好佳朋同锦瑟秋深后夜云和

山花如笑堪酬酢铁壁风起浩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薜萝(bì luó)的意思:指藤本植物的一种,比喻人或事物的形象美丽而娇嫩。

酬酢(chóu zuò)的意思:回报恩情,报答别人的好意

风起(fēng qǐ)的意思:指风开始刮起来,也比喻事情开始发生或情况开始变化。

浩歌(hào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宏亮、激昂壮丽的样子。

何意(hé yì)的意思:表示询问对方的意图或用意。

后夜(hòu yè)的意思:指深夜、夜晚的后半段时间。

锦瑟(jǐn sè)的意思:形容音乐声音美妙动听。

千章(qiān zhāng)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作品内容丰富,篇幅很长。

秋深(qiū shēn)的意思:指秋天已经深入,天气转凉,秋意渐浓。

山花(shān huā)的意思:山中的花朵,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或物。

少人(shǎo rén)的意思:指人数稀少,少之又少。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铁壁(tiě bì)的意思:形容坚固、不可破坏的防御或抵抗力量。

云和(yún hé)的意思:和谐相处、友好相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山林景象。首句“古木千章杂薜萝”以“古木”、“千章”、“薜萝”等意象,勾勒出一片古老而繁茂的森林景象,古木参天,藤蔓缠绕,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原始的野趣。

“懒云苔径少人过”一句,通过“懒云”与“苔径”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幽静、少有人迹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隐逸之感。

接下来,“祇应著屐穿苔破,何意攀枝泫泪多”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物赋予情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复杂情绪。著屐穿苔,攀枝泫泪,既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既有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蕴含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忧伤。

“春好佳朋同锦瑟,秋深后夜冷云和”两句,通过季节的更迭,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春天时,与好友相聚,共享美好时光,如同锦瑟般和谐悦耳;而到了秋天,夜晚显得格外寒冷,似乎预示着离别的凄凉与孤独。

最后,“山花如笑堪酬酢,铁壁天风起浩歌”两句,以山花的“笑”与“酬酢”,以及天风的“浩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情赞美与内心的宽广。山花虽小,却能以“笑”回应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而面对“铁壁天风”,诗人则以“浩歌”来抒发自己的豪情与壮志,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体现了其追求精神自由、超越世俗的高远志向。

作者介绍

何吾驺
朝代:明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猜你喜欢

题宜黄邹圣言宜雨亭

佳人一代倾城色,和气醺酣更涂泽。

胭脂凝汁觉差浓,颐颊盎光疑太赤。

水沉浴罢馀精神,荡去人伪还天真。

东风吹开巫峡雨,西子化作阳台春。

(0)

前仁和郑大夫载酒携文过我妙山逆旅中

过我跫然惊见君,无容膝处接殷勤。

火乘云气下为祟,风挟水声来解纷。

酒榼自随酣盛德,茶瓯相继醒新闻。

黄扉青琐从今去,大策清时翰墨勋。

(0)

丁未游碧落洞庚申舟行欲再游不果

奇观曾邀我命车,回车人问景何如。

山经盘古穿窬后,水据玄冥漏泄初。

胜迹遗留名利辈,尘心昭雪市朝馀。

重来云雾不容入,鱼鸟相嗔太阔疏。

(0)

题谌氏奉先亭

大协龟?兆,新成马鬣封。雨馀生乱草,霜后拱孤松。

泣酹春秋酒,颦撞旦暮钟。

若无翁仲在,谁鉴答恩胸。

(0)

富阳陈大夫遣二吏抄俚文用写道寓于文之意还以请益

道固无方实以书,要于书悟道之虚。

雷风水火易经始,草木鱼虫诗绪馀。

万理所归为宝藏,一真之外是蘧庐。

俚编道欲相磋切,不道亡筌自得鱼。

(0)

望始兴

指似始兴县,西南天一隅。

荆管今郁积,山水故盘纡。

在昔多名士,同时九大夫。

更添张相国,画作十贤图。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